2019年4月5日,我系科技哲學專業畢業生、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所杜嚴勇教授應邀來到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做了題為《如何構建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劉鵬副教授主持。我系周理乾老師及部分研究,東南大學夏保華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劉戰雄老師參加講座。
在講座開始前,杜老師表達了對回到母系與老師同學們進行交流的喜悅之情。
杜老師首先回顧了人工智能發展的幾個階段,認為此次人工智能領域的重新繁榮與之前有本質區别,基本可以确定會有一個穩定的長期發展,甚至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也有可能實現,但是人們對人工智能的認識還遠遠不夠。杜老師引用了波斯特洛姆“炸彈頑童”的隐喻,進而指出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帶來的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對于這一問題,杜老師講述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态度:一方面是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專家的樂觀态度,另一方面是學者與公衆的擔憂。但杜老師認為,盡管即使是片面的人工智能也可能給人類帶來危害,比如自動駕駛技術與家用機器人等,而且科學技術本身也帶有不确定性,比如人類主體的有限理性、科學基礎的不确定性、技術應用的不确定性和管理的不确定性等,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持有一種謹慎的樂觀态度。
這樣,就要求我們從科技倫理的角度來思考如何構建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杜老師從内部進路與外部進路兩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所謂内部進路,首先要通過倫理設計來構建,即要賦予人工智能或者機器人以道德判斷和行為的能力,杜老師介紹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三種不同進路。其次,要對人工智能的應用範圍進行限定,比如要對人工智能想要做什麼與能夠做什麼進行控制。最後,要制定相應的安全标準與規範,杜老師尤其強調了對軍用人工智能的研究,認為我們必須要對軍用機器人的自主程度與智能水平有規範性的标準。
而外部進路,則首先要強調科學家的社會責任與國際合作,杜老師認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中,科學家必須要承擔起前瞻性道德責任,以避免陷入“科林格裡困境”之中。除此之外,杜老師認為鑒于人工智能安全問題的全球性特征,必須要加強國際合作,在大科學時代,隻要國際之間達成共識,那麼民間力量很難在人工智能上面對人類造成毀滅性影響。其次,公衆對人工智能的接納及其對人工智能的觀念也應作出相應調整,要積極參與與科學家的對話,參與到人工智能科學的發展過程之中。最後,杜老師也對人工智能的安全評估與管理做出了設想。
最後,杜老師與老師和同學們就人工智能倫理的特殊性、人工智能安全事件中的責任判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