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7日晚7點,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張澤洪教授應邀在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314教室作了題為“唐代長安佛道關系研究”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由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楊維中教授主持。講座伊始,楊教授先向在場同學介紹了張教授的學術專長與學術成就,随即張教授便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十分精彩的學術講座。
張教授首先指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代社會是佛、道二教興盛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長安亦是全國佛教、道教的活動中心;佛、道二教積極介入到社會政治文化活動中去,完成了從山林向都市的轉型;佛、道之學成為唐代社會思想文化的主流。随後,張教授分别從如下兩個方面詳細探讨了唐代長安的佛道關系,一是唐代長安的寺觀與名僧高道,二是唐代長安僧人道士的傳法弘道活動。
一、唐代長安的寺觀與名僧高道
關于唐代長安的寺觀與名僧高道這一問題,張教授一方面詳細介紹了唐代長安佛、道二教競相興建寺觀的繁榮景象,并重點對比了佛教西明寺與道教東明觀這兩座寺觀,認為它們不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建置上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寺觀,且唐代佛、道二教的論義也是以二者之間的争辯作為中堅力量的。同時,張教授還用“城市山林”這一說法來描述唐代長安寺觀的總體格調,并引用了很多文人涉道詩來展現唐代長安寺觀的繁盛景象。另一方面,張教授對唐代的名僧高道作了比較客觀的評價,認為他們頗具文學修養,并且文人名士與名僧高道之間的頻頻交往也成為了唐代長安佛、道二教興盛發展的一種具體體現。
二、唐代長安僧人道士的傳法弘道活動
關于唐代長安僧人道士的傳法弘道活動這一問題,張教授主要向大家探讨了三教論衡這一話題。張教授指出,早在唐初立國的高祖時期,唐王朝就認識到“三教雖異,善歸一揆”的問題,而唐代長安的儒、釋、道三教論衡早在唐高祖時期就已經肇始。張教授還專門為大家介紹了三教論衡的規則和程序,具體來說就是,論衡程序分為“僧問”、“問僧”、“問道士”、“道士問”,論辯程式分為問、對、難、對四個環節。其中,第一輪是僧人問儒生故名“僧問”,第二輪是儒生問僧人故名“問僧”,第三輪是儒生問道士故名“問道士”,第四輪是道士問儒生故名“道士問”。除了學術交往之外,張教授還特别指出,唐代長安的僧人、道士還積極幹預政治,涉足李唐皇室之間的宮廷鬥争,試圖為佛、道二教的發展尋求統治者的支持。相應地,唐朝統治者之所以扶持三教論衡,實際上也是為了倡行教化以鞏固統治。
通過對唐代長安佛道關系的如上幾點探讨,張教授最後得出了這樣一些結論:長安佛、道二教是都市宗教發展的典型;唐代長安佛、道二教的傳法實踐創造出城市山林的成功模式;唐代長安的三教論衡反映出唐代長安佛、道二教和諧相處的曆史實況等等,皆給人以啟發。
張教授在結束其學術分享之後,楊維中教授随即作了精彩的點評。楊教授一方面簡明扼要地總結了張教授的講座内容,另一方面又指出了曆史學的研究方法對于宗教學研究的重要性,并寄希望于各位同學能夠認真學習張老師嚴謹的治學态度和科學的研究方法。最後,楊教授還表達了熱切的期待,希望張教授來日能夠再為大家提供學習和請教的機會。
楊教授點評結束之後便進入最後的學術互動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分别就儒釋道三教關系、佛道發現的物質化表現、唐帝王崇道原因以及論文寫作中的曆史考據與意義呈顯等問題向張教授請教,張教授皆一一作了精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