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介康系友簡介:顧介康,江蘇無錫人,1966年畢業于伟德betvlctor网页版政治系哲學專業(哲學系前身)。參加工作後,曆任中共江蘇省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曾兼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江蘇省經濟學會會長、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地方志省志責任副總纂;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兼職教授。他長期從事政策研究工作,曾參與了省委、省政府許多重大戰略決策的前期調研論證和方案設計工作,總結了一大批基層和群衆創造的典型經驗,在省以上報刊(内刊)發表了30多篇學術論文、70多篇思想評論、近90篇調查報告,主編出版了18部著作。其研究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
2017年4月13日上午9點,我們前往南京鼓樓區西康路采訪顧介康系友。初進顧老辦公室,映入眼簾的兩個畫面讓我們對這個系友倍感親切。一個是他正戴着眼鏡,雙手将報紙拉遠,坐在辦公椅上看《新華日報》;另一個是顧老的辦公桌上放了厚厚的幾摞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書籍。看到我們進來,顧老與我們親切地打招呼,他的熱情讓有些緊張的心情漸漸放松。在整個采訪的過程中,顧老一直認真回答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好多問題甚至我們沒提,顧老就主動地“抖包袱”了,使人感到親切随和。
51載悄然逝去:母校深情卻終生難忘
李躍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像你這樣一位農家子弟能上大學是很不容易的。
顧介康:是的。我是我們村上出的第一個高中生,也是第一個大學生。能讀完高中,考上大學,确實是很不容易的。當時,我的家庭狀況十分困難。1959年後連續三年父親、祖父、小妹相繼離世,剩下年僅16歲的我、9歲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母親。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上大學,就連高中都不可能讀完。我也不想繼續求學,準備回家務農。但是,我母親雖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卻堅持要我上學。她說:“讀書,一定要讀出頭,不能放棄。”現在回想起來,這句最樸實不過的話,卻蘊含着“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道理。沒有母親的堅定支持,我不可能讀高中、上大學,也就不會有我的今天。我深切體會到,在人世間,母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我終生難以報答的。當然,更要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和資助。我是帶着我大姨母賣掉兩隻戒指湊起來的90元錢、穿着祖父和父親留下的衣服、背着母親結婚時的被子走進南大校門的。在學校的費用,靠的是國家發的每月13元助學金。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和資助,我也不能把大學讀完。這種恩情也是我終生難以報答的。這種經曆,在我心靈深處刻下了“人要懂重感恩”六個大字。
李躍華:當年你為什麼選擇報考南大哲學專業的呢?
顧介康: 這恐怕是命中注定也是機緣巧合。當年我們讀高中的時候,是不分文理科的,直到高考前複習時才分開的。我本想是報考理工科,後因眼睛色弱,許多專業被限考。班主任老師說,你對理論學習有興趣,就考哲學專業吧!說起我與哲學的聯系,應該從16歲開始。那個時候我就開始啃《資本論》了。我報考哲學專業好像真的是命中注定的。
李躍華:南哲5年,讓你最難忘的是什麼?
顧介康:首先,當然是難忘師恩。當時,對哲學專業學生的培養是全方位的,不僅開設專業課程,還開設理科類的一些課程。拿專業課程來說,林仁棟、陳義梅老師教的是辯證唯物主義,李華钰老師教的曆史唯物主主義,葛兆倫、金定銮老師教的是政治經濟學,夏基松主任、戴文麟老師教的是西方哲學史,王友三、李書有老師教的是中國哲學史,郁慕镛老師教的是邏輯學,馬洪武老師教的是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和中國革命史,林德宏老師教的是自然辯證法,胡福明老師教的是毛澤東選集,還有經典著作選讀,等等。同時,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類的課程。南哲的老師不僅教我們知識,讓我們懂得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可以說,老師是德學雙馨,學生則知行兼修。這種教風學風,給我一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個難忘的事情是先後兩次參加了當時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一次是在淮陰地區漣水縣的同興公社,一次是在南通地區海安縣的張郭公社。從總體上來說,當時搞農村社教是以階段鬥争為綱的“左”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的。但對我們這些青年學生來說,作為工作隊員,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讓我們對當時蘇北農村狀況和農民的生活有了深切的了解,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群衆觀點,也學會了聯系群衆、同農民打交道的方式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觀點認為獲得真理有兩條途徑,即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當時南大哲學專業教學上,不僅注重教學生懂得書本知識,而且組織學生到農村基層去,引導學生向實踐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對現在的哲學教學也是有借鑒意義的。
還有一個難以忘懷的是同窗5年結下的同學之間的不老之情。5年學習生活,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樣,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種情誼是十分珍貴的。畢業51年來,我們全班同學已經聚會了3次。雖然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見面時高興得像小孩子一樣,一起回憶學校時光,一起交流工作的經曆,一起暢談生活的趣事,真是其樂融融啊!我是班上年齡最小的,也是家庭最困難的,同學們像大哥大姐一樣給了許多關心和幫助,這也是我一輩子不會忘記的。
40年從政生涯:居幕後、謀大局
李躍華:你離開學校以後,經曆哪些單位,主要從事什麼性質的工作?
顧介康:當時南大本科實行五年學制,我從1961年進校,本應在1966年畢業分配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延遲到1967年9月才分配工作。1968年春節後到文化部報到,1969年1月到山東膠縣軍墾農場勞動鍛煉一年;1970年回文化部後,要求調回江蘇,我被安排到淮陰地區革委會組織組(後改為中共淮陰地委組織部)當秘書;1977年12月,調到中共江蘇省委政策研究室(後改為研究室),一幹就是23年;2000年8月到省委辦公廳任專職副秘書長,負責辦公廳的日常工作;2003年已到退休年齡,經省委決定、人代會選舉,任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2008年65歲時才退休。從我的工作簡曆可以看出,我在黨政機關工作40年,一直從事的是政務型秘書的服務工作,到省級機關工作後,服務過六任省委主要領導同志。政務型秘書的服務工作,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起草文稿,為領導當參謀助手。到省機關工作後,主持了諸如科教興省、區域共同發展、城市化、新一輪沿江開發、蘇中蘇北地區第一次行政區劃調整(揚泰分設,新建地級泰州市;淮宿分設,新建地級宿遷市)、對泗洪西南崗連片貧困地區實施整體幫扶的特殊措施等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決策的前期調研論證和方案設計工作;為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大量的重要文稿;調查總結了一批基層幹部群衆創造的典型經驗。應該說,比較好地發揮了參謀助手的作用,曆任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對我的工作都是充分肯定的,給予了比較好的評價。
李躍華:你認為要長期從事政務型秘書的服務工作,應具備哪些素質?
顧介康:我們這些政務秘書,在領導同志身邊工作,主要的特點是居幕後、謀大局。地位不高,但崗位重要;權力不大,但責任重大;奉命辦事,但注重創新。你不是黨政領導同志,但你謀劃的都是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措施。在我們江蘇省省委辦公廳、研究室系統有兩句行話,叫做“關起門來當書記”;“站在參謀長的位置上,思考司令員的作戰方略。”政務秘書的主要工作都是幕後做的,報上無名、電視無影、廣播無聲。在日常工作中還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批評、受得了委屈、忍得住誤解。因此,長期從事這項工作,必須具備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胸懷全局的寬闊眼界,較高水平的理論素養,調查研究的紮實功底,文字創新的才華靈氣,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忠誠”和“奉獻”。“忠誠”,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忠誠于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忠誠于一級黨的組織、忠誠于服務對象的職務,這三者是一緻的。至于忠誠于服務對象的職務與忠誠于服務對象個人,在很多情況下應該也可以是一緻的。但是,我還是不提倡“忠誠于服務對象個人”的提法,否則很容易使上下級的同志關系滑向人身依附關系,這在黨内是絕對不允許的。至于講到“奉獻”,是應該無怨無悔的,是不應追求回報的。在政治生活中,不能有私心雜念,一旦有了私心雜念,遲早是要摔跤的。52年黨内生活的鍛煉使我深刻體會到,政務秘書要始終保持共産黨的先進性,必須堅持做到“五性”,即政治上的堅定性、理論上的徹底性、思想上的純潔性、工作上的創造性、作風上的務實性。
近90篇調查報告:堅持唯物論,講究辯證法
李躍華:從你的履曆和工作來看,你對調查研究一定有很深刻的體會和獨到的見解。
顧介康:獨到見解說不上,正反兩方面的體會倒是十分深刻的。可以這樣說,我這一輩子與調查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淮陰地委組織部工作時,有大半時間在基層調查和蹲點。到省委研究室、辦公廳工作後,每年都有三四個月在下面作調查,全省的所有市、縣(市)我都跑遍了,許多縣(市)去過很多次。到人大工作後,也常抽時間下去調查。2008年退休後,按照當時省委領導同志的指示,每年都主持和組織二三個課題研究和專項調查。所以,有些同志說,“顧介康這個人,對調查研究有‘瘾’”。确實有“瘾”,隻要有時間就往下跑,成了一種自覺的習慣。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必須掌握調查研究這項基本功。對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我概括了五句話:一是識理之途,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二是求實之風,調查研究是具有中國共産黨人特色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之風;三是謀事之基,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基礎環節;四是創新之渠,調查研究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思想路線的重要途徑;五是修身之要,調查研究是增長實際知識、堅持群衆路線、提高理論素養的重要方法。運用哲學指導調查研究的實踐,最重要的是堅持調查的唯物論,保持調查的客觀性;講究研究的辯證法,保持研究的科學性。從而真正做到尊重客觀規律,尊重民心民意,尊重人民群衆的創造性實踐。
李躍華:請你談談在調查中如何堅持唯物論?
顧介康:調查研究可以分兩個環節,一是調查,相當于感于認識階段;二是研究,相當于理性認識階段。在實際工作中,這兩個環節是密不可分的,調查中有研究,研究中有調查。調查的任務,是要搜集全面系統、豐富生動、真實可靠的實際材料,它的關鍵是堅持唯物論,保持客觀性。毛澤東同志講過,調查研究是克服主觀主義、洗刷唯心精神的最好辦法。我體會,這是從總體上講的,就個人而言,并不是你下去調查,就是堅持唯物論的。如果你帶着主觀框框下去作“篩選式”的調查,符合自己觀點的材料就要,不符合自己觀點的材料就棄,這本身就是搞的主觀唯心主義那一套。因此在調查研究中同樣存在着兩條認識路線的區别。我體會,要堅持調查的唯物論,保持調查的客觀性,必須做到四條:一是處理好三個關系,在深入上下功夫。從調查的途徑來講,要處理好直接調查與間接調查的關系;從調查的範圍來講,要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從調查的内容來講,要處理好定性調查與定量調查的關系。二是要注重“實”、“深”、“全”三個字,在求真上做文章。求實,克服主觀性;求深,克服表面性;求全,克服片面性。三是要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在讨論上花力氣。特别是要掌握開好調查會的本領,把它開成調查者和與會者之間平等地、民主地暢談真情、讨論問題、交流思想的生動活潑的讨論會。四是要采取老老實實的态度,在學習上動腦筋。要放下架子,不做“欽差大臣”;要虛心求救,不要不懂裝懂;要善于兼聽,不要固執己見。毛澤東同志說過,做調查研究,“要有滿腔的熱忱,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要有求知的渴望,要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過去在學校裡談這段話,總覺這是用來教育人的。經過幾十年的調查研究實踐,才懂得這确實是當年毛澤東同志自己做調查研究的切身體會。
李躍華:請你再談談如何在研究中講究辯證法,保持研究的科學性?
顧介康:如果說調查要解剖典型多跑路,是一項艱辛的勞動,那麼研究要費神費腦,更是一項艱巨的思維創新的過程。怎麼把調查得來的全面系統、豐富生動、真實可靠的實際材料進行科學分析和綜合研究,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十六字方針。這就是說,研究要講究辯證法,保持研究的科學性。其中有“八個善于”是必須認真把握、努力做到的。這就是善于從全局上思考問題,善于找準研究問題的突破口,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把握矛盾的兩重性,善于進行定量分析,善于作逆向思考,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的新趨勢,善于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思考問題。
你們可能已經聽出來了,上面講的調查研究的内容,實際上是講調查研究中的哲學問題,也就是運用哲學思維指導自己的調查研究實踐。陳雲同志說,學點哲學,終身受用。這确實是至理名言。學習哲學對我的用處,充分體現在調查研究上,使我養成了科學思維的能力,比較好地做到了尊重客觀規律,尊重民心民意,尊重人民群衆的創造性實踐,并從中提出許多對策建議,當好領導同志的參謀助手。同時,在工作之餘,對調查研究中得到的材料和認識,作進一步的理性思考,以深化認識,凝練觀點。我的許多文章、著作,就是這方面的成果。我自信地說,這在黨政機關幹部中,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能有這麼多研究成果,是不多見的。所以,我建議在校讀書的同學們,不管今後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努力掌握調查研究這門基本功。
74年人生感悟:人行于世,要學會做人、做學問、做事業
李躍華:顧老,你已七十多歲了,經曆了許多風風雨雨,人生經曆十分豐富,能否給我們談談你的人生感悟?
顧介康:我還夠不上“老”這個尊稱,而且知淺行短,德薄功微,但人生感悟卻也不少,其是最主要的是:人行于世,必須學會“三做”,就是學會做人,學會做學問,學會做事業。
李躍華:先請你談談“做人”的感悟。
顧介康:做人是立身之本。從小的家庭教育,學校老師的教誨,參加工作的經曆,都告訴我,人行于世,第一位的是要學會做人。70多年的人生感悟告訴我,做人有三個層次的境界、要守住三條底線。第一個境界,是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它的底線是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第二個境界,是做群衆眼中的“好人”,它的底線是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第三個境界是做一名合格、優秀的共産黨人,它的底線是遵守黨綱黨章的規定,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要達到這第三個境界,是要一輩子努力的。這幾年來,江蘇落馬的高官中,不少是我認識的,有的曾經是我的領導,有的曾經是我的同事,有的曾經是我的朋友,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也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過貢獻。但後來慢慢變了,一發而不可收,最終落得身陷囹圄、身敗名裂的下場。這種教訓是十分深刻、十分慘痛,也是令人十分惋惜的。做人,當有“四心”,即忠誠之心、愛人之心、感恩之心、知足之心。人總是在比較中生活的,關鍵看是你怎麼比。在物質利益的追求上,要多與不如自己的人比;在思想境界、工作實績上要與高于自己的人比。要多用自己的不足與别人的長處比,這樣才能見賢思齊,不斷進步;如果用自己的優點與别人的缺點相比,就會驕傲自滿,故步自封。做人,對名權利要看得淡薄一點,不能嘩名于衆、弄權于朝、貪利于市。而要把自己的名權利融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把追求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融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去。做人,說到底是要正确處理為公與私的關系,即處理好個人與國家、民族的利益、個人與組織、集體的利益、個人與家庭、他人利益的關系。有一位革命老前輩說過,黨員幹部在處理公私關系時表現出五種形态,一是大公無私,二是先公後私,三是公私兼顧,四是先私後公,五是損公肥私,要經常想一想自己處于什麼狀态,發現偏差,立即糾正。他的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曾自撰了兩條“座右銘”,一條是做人要“誠而有智,信必有則,剛亦有道,柔也有骨”。另一條是“辦事求實,學春蠶一絲不苟;待人以誠,效紅燭終生光明”。多年來,用這兩條“座右銘”經常約束、警示自己,對我提高自己做人的修養起了很好的作用。
李躍華:再請你談談怎麼做學問?
顧介康:做學問是立身之基。我認為,學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知識,一是實際本領,二者不可偏廢。做學問,當然要在善于學習上下功夫。學習要善于思考。孔子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殆”,這是很有道理的。學習要善于融合,像海綿吸水一樣,把各方面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舉一反三,厚積薄發。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認真讀書。讀書有浏覽、通讀、精讀之分,要在精讀上下功夫。讀書要講究“沉浮”之理,能“鑽”得進去,又能“走”得出來。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意思說讀書要攬大端、抓精華,不要孜孜于過度而繁瑣的考證。現在把“不求甚解”作為貶義詞,這是違背了陶公的原義的。做學問,更重要的是靠實踐。隻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把先人的書本知識和他人的實踐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從而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造、有所發明。也隻有通過實踐的鍛煉,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本領,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這就是古人之所以強調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道理。
李躍華:那麼如何做事業呢?
顧介康:做事業是立身之标,也就是說是人生追求的現實目标,也是一個人做人、做學問結果的具體體現。人活在世上,總是要做點事的,從大處說,是為社會、人民作貢獻;從小處說,通過做事業,靠誠實勞動獲得正當的報酬,以養家糊口,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加富裕。做事業,首先要選準方向、選準崗位。擇業,一要看社會與市場的需求,明确方向、抓住機遇;二要看自身的條件,即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實際能力,選準崗位,勤奮工作。在這一點上,人要有點自知之明。枝桠之材是當不了棟梁的,打闆凳的材料是做不成桌子的,但一定要打成一個好闆凳。實踐反複證明,立長志者成,常立志者廢。見異思遷,朝三暮四,是做不成事業的。人與人之間,天賦有高低,知識有厚薄,能力有大小,術業有專攻,業績有顯微,但隻要他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了心、盡了力、盡了責,就是一個可尊敬的人。
謝謝你們聽我唠叨了兩個多小時。上面所講的我幾十年來的一些體會和感悟,是很膚淺的。在哲學系的衆多系友中有許多優秀的人才,創造了驕人的成績,我是稱不上“優秀”的。我隻是一個普通的本科生,與現在在讀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相比,他們的理論功底要比我在讀時深厚得許多,知識面要寬得多,掌握的信息要豐富得多,對諸多問題的思考要深刻得多。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隻要繼續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風氣,敢于創新,善于創業,一定能做出驕人的業績。現在的南大哲學系,與我當年在讀時有了很大的發展,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系友,感到十分高興。許多人說,哲學是“玄學”,是少數人搞的學問。其實不然,在我們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哲學問題,每個人也都是按照一定的哲學思維在處人、處事、處世,隻是自覺或不自覺罷了。可見,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大衆化,是一種現實的需要,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在這裡,我也深切地希望南大哲學系能多培養高素質的哲學專業人才,多創造高質量的哲學研究成果,多總結高水平的哲學教學經驗,為堅持、傳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新的貢獻。
兩個小時,一段人生,與其說是訪談,不如說是聽故事,聽一個南哲人如何用實際行動踐行着一個共産黨員的信仰。顧老的人格和學識都讓我們由衷的欽佩,也讓我們對于哲學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讓我們相信,這個時代,哲學必将大放華彩!(劉潔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