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玉,男,1965年生于河南省鎮平縣。先後畢業于鄭州大學 (1985)、中國人民大學(1988)、伟德betvlctor网页版(2003),分别獲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美國伊裡諾依大學香槟分校東亞與太平洋研究中心弗雷曼基基金訪問學者(2010-2011)。碩士畢業後曾長期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曆任哲學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等職,2001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專家。2003年調入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現任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伟德betvlctor网页版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起擔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分會副會長,2021年起擔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獻研究分會副會長。目前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政治社會理論方向教學研究工作。所作博士論文《現代日常生活批判道路的開拓與探索—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入選2006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09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2年被評為國務院政府津貼享受者。
主要著作
1.《社會科學方法論》(合著),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被肢解的馬克思》(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992年獲得“吳玉章學術獎”一等獎
3.《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研究》(合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年版)。
4.《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經濟社會發展觀》(合著)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原理》(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恩格斯與現時代——兼評“西方馬克思主義”與西方“馬克思學”》(合著),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本書獲得北京市第四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7.《走出曆史哲學烏托邦——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當代沉思》,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本書獲河南省2001年度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8.《現代性的平庸與神奇——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哲學的文本學解讀》,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3月版。先後獲得江蘇省委省政府優秀人文社會優秀成果二等獎及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9.《馬克思哲學的曆史原像》(合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10.《蘇俄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理解史》(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先後獲得江蘇省委省政府優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優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以及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人文社會科學原創成果獎
11.《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12.《曆史的解構與空間的想象》(自選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3.《都市革命》(列斐伏爾譯著,與張笑夷、鄭勁超合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14.《現代性的平庸與神奇——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哲學的文本學解讀》(專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15.《不平衡發展:自然、資本與空間的生産》(譯著),商務印書館2021年5月第一版
16.《空間的生産》(譯著),商務印書館2021年9月第一版
17.《空間的生産》(譯著),商務印書館2022年3月漢譯名著版
18.《曆史唯物主義的空間化問題》,江蘇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版
19.《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八卷“馬克思主義在非社會主義國家的傳播與發展(1923年以來)”,第三章“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20.《不平衡發展:自然、資本與空間的生産》(譯著),商務印書館2023漢譯名著版
主要文章(包括論文、譯文與書評)
1988
1.《“人類學馬克思主義”述評》,載《大學文科園地》1988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全文轉載。
1989
2.《實踐本體的系統發生論》,載《中州學刊》1989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1990
3.《“地理環境決定論”批判》,載《學習論壇》1990年第8期。
1991
4.《科西克的“具體辯證法”述評》,載《社會科學述評》1991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史》全文轉載。
5.《簡評科西克“具體辯證法”中的人本主義傾向》,載《中州學刊》1991年第6期。
6.《鄧小平社會穩定思想之哲學分析》,載《中州學刊》1991年增刊。
1992
7.《從理性的背叛者到理性的捍衛者——論盧卡奇哲學思想的一次重要的轉折》,載《中州學刊》1992年第6期。
8.《論正确認識與利用資本主義》,載《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2年增刊,。
9.《實在論、自然主義與社會行為》,載《國外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史》全文轉載。
1993
10.《馬克思的“曆史進步代價”理論與發展問題》,載《哲學研究》1993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全文轉載。
11.《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理論的曆史性突破》,載《河南日報》1993年9月3日。
12.《發展與穩定問題刍議》,載《天津社會科學》1993年第6期。
13.《從毛澤東的“矛盾動力論”到鄧小平的“改革動力論”》,載《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6期。該文收入《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論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新華文摘》與《哲學動态》轉摘。
14.《曆史的突破與曆史的循環——論毛澤東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載《河南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
15.《“一緻論”、“矛盾論”、“改革論”》(兩人合著),載《河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年增刊。
1994
16.《當前我國哲學的困境與出路》,載《現代哲學》1994年第1期,共5千字。有轉載。
17.《經濟市場化,哲學如何實踐化?》,載《信陽論壇》1994年第1期。
18.《從對馬克思哲學文本的“解喻化”閱讀看實踐唯物主義的全新特質》,載《南京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全文轉載。
19.《馬克思的交往實踐觀與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觀》,載《中州學刊》1994年第4期。
20.《當代中國社會穩定問題之結構分析》,載《江漢論壇》1994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全文轉載。
21.《當前我國哲學面臨挑戰的成因》,載《中州學刊》1994年第6期,本人承擔2千字,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22.《從哲學社會學和理性社會學的觀點看哲學的終結》,載《國外社會科學》1994年第12期。
1995
23.《世紀之交中國哲學面臨的挑戰與出路》,載《求是學刊》199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哲學動态》轉摘。
24.《誤讀、重讀與重建——新時期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兩次重要轉折》,載《南京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25.《鄧小平改革思想中的辯證法理論及其時代意義》,載《中州學刊》1995年第4期。獲得河南省1995年度五個一工程獎。
26.《制度結構制衡論:倫理制度建設的新思路》,載《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哲學動态》轉摘,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全文轉載。
27.《曆史進步代價問題的科學曆史觀分析》,載《哲學研究》1995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28.《從隐喻的“物的世界”的元科學到解喻的“人的世界”的實踐哲學》,載《求是學刊》1995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收入李小娟主編《文化的反思與重建——跨世紀的文化哲學思考》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9.《關于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新論的幾點看法》,載《河南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
1996
30.《人類思想的永恒悖論——哲學基本問題之随想錄》,載《黃淮學刊》1996年第1期。
31.《論21世紀中國哲學的曆史使命》,載《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第2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全文轉載。
32.《21世紀中國哲學展望》,載《開放時代》1996年第3期,
33.《劃界論、層次論、公正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度倫理建設問題若幹分析》載《中州學刊》1996年第3期。
34.《論馬克思曆史觀的人道主義哲學精神實質及其科學理論形态》,載《理論探讨》1996年第5期,共10千字。
35.《論馬克思對人道主義哲學問題的三種科學解決的理論途徑》,載《南京社會科學》1996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全文轉載。
36.《馬克思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與中國文化現代化建設的三大主題》,載《求是學刊》1996年第6期。
1997
37.《返(反)本開新,建(見)卓于微——讀張一兵〈馬克思曆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載《南京社會科學》1997年第8期。
38.《馬克思經濟社會倫理觀三題》,載《中州學刊》1997年第5期。
39.《“抓機遇論”發展哲學觀念的曆史追蹤——從馬克思到鄧小平》,載《理論探讨》1997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哲學動态》轉摘。
1998
40.《論21世紀中國哲學的曆史定位》,載《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全文轉載,收入高秀昌主編《馮友蘭研究》第2輯,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
41.《“制度倫理學”研究近況》,載《哲學動态》1998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全文轉載。
42.《在當代的曆史深處揭露人類最神聖的情感》,載《東方藝術》1998年第2期。
43.《“抓機遇論”發展哲學觀念的多維理論透視》,載《南京社會科學》1998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44.《從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到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實踐本質論》,載胡福明主編《馬克思主義實踐論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論文集),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出版社1998年版。
1999
45.《21世紀中國前景展望》,載《跨世紀》1999年第10期。
46.《走出曆史哲學的烏托邦》,載《中州學刊》1998年第6期字。
47.《20年的三大觀念突破》,載《河南日報》1998年12月。
48.《筆談後現代主義文化》,載《大河報》1999年1月20日。
49.《改革開放20年的三大觀念突破及其理論意義》,載《黃河科技大學學報》
1999年第1期。
50.《走向一種淑世主義的曆史進步觀》,載《江海學刊》1999年第1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中國哲學1999年報告》(複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作為本年度“曆史哲學研究”欄目頭條觀點重點摘要介紹。
51.《美德、公正與自由——馬克思關于市場經濟道德秩序建設的三種思路》,載《鄭州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52.《五四運動與中國知識分子的現代角色意識轉換》,載《市場經濟導報》1999年第5期。
53.《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載《學習論壇》1999年第5期。
54.《烏托邦、末世論與西方曆史進步觀念哲學批判》,載《史學月刊》1999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55.《新的解釋範式,新的倫理肖像》,載《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6期,。
56.《呼喚自由的哲學》,載《學海》1999年第6期。
57.《馬克思全球化觀念的曆史追蹤與多維透視》,載《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全文轉載。
2000
58.《從民族之鏡到現代之境——20世紀中國哲學觀念的邏輯轉變》,載《求是學刊》2000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全文轉載。
59.《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迎接時代挑戰的發展過程》,載《中州學刊》2000年第2期。
60.《從馬克思的物象化理論到後現代主義的拟象化理論》,載《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全文轉載。
61.《馬克思哲學多重話語結構的曆史解讀》,載《理論探讨》2000年第4期,《光明日報》2000年8月21日轉摘。
62.《鄧小平理論形成的世紀性思想背景之多維透視》,載《鄧小平理論研究》2000年第4期。
63.《民族靈魂與現代形式的艱難交融》,載《河南日報》2000年9月7日第7版。
64.《新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發展綜述》,載《河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65.《20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譜系”》,載《江蘇省行政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創刊号)。
2001
66.《到記憶的遠方追尋》,載《東方藝術》2001年第1期。
67.《中國現代化觀念世紀之争的當代曆史唯物主義批判》,載《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鄧小平理論》要點摘錄。
68.《建構現代生活界“具體烏托邦”圖景的新人本主義曆史觀》,載《學術研究》2001年第4期。
69.《是比較對話,還是語境回歸?——對馬克思哲學當代性問題的一種反思與回答》,載《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轉摘。
70.《是經濟決定論,還是經濟支配論——馬克思“經濟必然王國支配性發展”理論的當代诠釋》,載《理論探讨》2002年第1期。
71.《隻有真問題真知識,才有真思想真信仰》,載《博覽群書》2001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200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72.《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全新解讀模式》,載《中國圖書評論》2001年第4期。
73.《從哲學角度看冷漠問題》,載《文明與宣傳》2001年第10期。
2002
74.《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性解釋若幹途徑的批評與反思——“移心式”重建,還是“溯源式”的開新》,載《江海學刊》2002年第1期。
75.《破除閱讀的宗教神話,回歸文本的真實語境》,載《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大人複印資料《外國哲學》2002年第6期全文轉載。
76.《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性意義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載《學術月刊》2002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77.《從多個角度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性意義問題》,載中山大學主編《哲學與現代化》第2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78.《存在論轉向與方法論革命——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載《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79.《三個代表與唯物史觀的當代新視野》,載《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80.《深入經典的曆史邏輯,塑造當代的理論形态——〈走進馬克思〉一書述評》,載《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2003
81.《西方學界關于列斐伏爾思想研究現狀綜述》,載《哲學動态》200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82.《論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後轉變》,載《現代哲學》2003年第1期。
83.《論馬克思的現代哲學範式革命》,載《哲學動态》2003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84.《列斐伏爾與20世紀西方的幾種日常生活批判傾向》,載《求是學刊》2003年第5期。
85.《去遙遠的“地方”體驗“最近處”的人文》,載《南方文壇》,2003年第6期。
86.《不合時宜的深度現代透視——〈無調式的辯證想象〉一書讀後感》,載《學術研究》2003年第12期。
2004
87.《論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後馬克思哲學”轉向》,《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學報》2004年第1期
88.《“讓日常生活成為藝術”》, 《求是學刊》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89.《祛除曆史能指的幽靈,解開曆史代表問題之謎》,《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全文轉載
90.《無地自由,或另一種“第三世界”》,《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91.《實體主義、人本主義與馬克思的現代哲學範式革命》,《學術研究》2004年第8期,《光明日報》要點摘錄
92.《“總體人”的辯證法》,《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93.《索亞:後現代地理景觀的空間本體論批判》,《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學報》2004年第五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轉載。
94.《人學:從可持續發展到永恒的生存的辯證想象》,《探索》2004年第3期。
95.《哲學的實現隻在可能的瞬間》,《河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2005
96.《總體的曆史科學視野——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方法論貢獻》,《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學報》200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轉載。
97.《科學發展觀:解決中國現代性問題的新視野新思路》,《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98.《馬克思新哲學革命的初始理論形态及其經濟學局限》,《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99.《恩格斯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創新問題》,《探索》2005年第3期
100.《消費社會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次重要轉向——以列斐伏爾為主線的研究》,《理論探讨》2005年第2期。
101.《曆史唯物主義的空間化解釋:以列斐伏爾為個案》,《河北學刊》200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轉載。
102.《為日常生活再辯護——論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的基本意義》,《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103.《面向生活的現代性哲學問題構成與反思——對馬克思哲學當代意義的一種理解》,《哲學動态》2005年第10期
104.《深入探讨馬克思哲學思想原創的差異化蹤迹》,《學術月刊》2005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05.《列斐伏爾:日常生活的現代性本質批判》,《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2006
106.“論毛澤東現代化問題觀的原創意義”(兩人合作),《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107.“‘面向生活’的現代性政治哲學難題及超越”,《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08.“馬克思哲學革命關鍵曆史環節的曆史原象-從《未來哲學原理》到《費爾巴哈提綱》”,《河北學刊》2006年第6期。
109.“論馬克思哲學的再生産實踐概念”,載《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光明日報要點摘錄.
110.“論馬克思哲學的人文意蘊”,載《學習論壇》2007年第2期; (兩人合作)
111.“神秘化:關于日常生活批判的筆記”(譯文),載《社會批判理論紀事》第1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12月;
112.“《空間的生産》新版序言(1986)”(譯文),載《社會批判理論紀事》第1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12月;
2007
114.“從詩學革命到女性政治——西方學界關于克裡斯蒂娃思想研究現狀述評”,《哲學動态》2007年第6期(兩人合作);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15.“西方學界關于列斐伏爾思想研究現狀綜述”,《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報告,2007》,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6.“日常生活批判:走向微觀具體存在論的哲學”,《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17.“自在自然、人化自然與曆史自然”,《河北學刊》2007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18.“馬克思哲學中的社會有機體概念”,《學術研究》2007年第10期
119.“列甯的兩種資本主義觀的曆史意義及其當代價值”,《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二人合作)人大資料全文轉載
2008
120.“問題史的考古與激活:哲學研究範式創新之源”,載《江海學刊》200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12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理論基礎反思”,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第2期,
122.“以徹底的實踐精神推進理論創新”(二人合作),載《中國教育報》2008年5月6日
123.“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再中國化’問題及其前提”,載《理論視野》200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要點摘編
124.“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視野下的以人為本”(二人合作),載《學習論壇》2008年03期。
125.“為日常生活批判辯護——《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的曆史意義”,載《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126.“馬克思‘從抽象到具體’的科學方法論的曆史原像與當代解讀”(二人合作),載《學海》2008年第5期
127.”蘇俄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理解的曆史邏輯及當代反思”,載《河北學刊》2008年第6期
128.“能指拜物教批判的出場邏輯及其理論困境”,(二人合作),載《求索》2008年第9期
2009
129.“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再中國化’問題”,載《學習與探索》 2009年第1期
130. "價值重估"之後馬克思主義哲學"再中國化"思考,載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 第23卷 第01期 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31.“論馬克思對哲學唯物主義傳統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義的革命意義——兼論施米特《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書”(二人合作),載《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3期
132.“從非物質勞動到生命政治——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大衆政治主體的建構”, 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09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33.《基于政治經濟批判的兩種現代社會理論》, 載《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134.《從大衆神話到景觀社會:消費主義批判》,載《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7期
135.《 空間:控制工具抑或希望之鄉?——評勒菲弗《空間與政治》(二人合著),載《社會學家茶座》第32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10
136.《生态學馬克思主義的生态政治哲學構架》(二人合著),載《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137.《列甯帝國主義理論的當代意義》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4月20日
138.《蘇聯化、西馬化與中國化——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三十年曆史的回顧與反思》,載《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11期
139.《空間的建築學》(譯文),載《文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10輯
2011
140. “曆史唯物主義為何與如何面對空間化問題”,載《 天津社會科學》 2011年1期
141. ”透視資本主義的當代形态:曆史唯物主義的新課題“, 載《河北學刊》 2011年第3期
142. ”不平衡發展的“現在”曆史空間辯證法“ ,載《學習探索》 2011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43.” 列斐伏爾:從日常生活批判到空間的生産“(論文),載《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潮》上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012
144. ”論列斐伏爾對現代日常生活的瞬間想象與節奏分析“(論文),載《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3期
145. ”論吉登斯、哈維、卡斯特對現代社會的時空診斷“(二人合著),載 《山東社會科學》 2012年第3期
146. ”傳統文化的斷裂與繼承——以新中國成立前新儒家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者為視角“(二人合著) ,載《學習論壇》 2012年第6期
147. ”從“異化勞動”到“社會交往”——試析望月清司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解讀“(論文)(二人合著) ,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2013
148.”俄國民粹主義的資本主義觀:一個曆史的述評“(論文),載《河北學刊》 2013年第2期)(CSSCI)
149.”論布哈林在帝國主義理論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論文),載《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第2期;
150.”曆史唯物主義空間化解釋的實踐哲學路向“(論文)載《學習與探索》第6期(CSSCI)(二人合著)
151.”曆史唯物主義空間化問題研究前沿報告“,載《中國哲學年鑒》2013,哲學研究雜志社.CSSCI;
152.”空間化視野中的全球化、城市化與國家再區域化發展“,載《江海學刊》2013年第5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153.”曆史唯物主義的兩種曆史概念及其意蘊“,載《南京社會科學》2013年11期(CSSCI)《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014
154.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一元性本質與多元化探索“,載 《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學報》201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155. ”溝通中西、關心實踐的語言哲學“(書評) ,載《學海》2014年第2期
156 . ”三思毛澤東——革命傳統、革命後民族國家創制與後傳統理想主義遺産“,載 《現代哲學》2014年第3期
157.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曆史回顧與當代追問“ ,載《學習與探索》2014年第6期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58. ”20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觀念旅程:從傳統的革命到現代化的改革“ ,載《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159.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法論中的中國經驗問題 “,載《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 2014年7月
160. ”論阿爾都塞的政治哲學及其幽靈“,載 《世界哲學》2014年第5期 2014年9月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61. ”《空間的生産》一書若幹問題研究綜述“載 《哲學動态》2014年第10期 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62. ”突破教條、回到根本、暢所欲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載 《吉林大學社會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6期
163. ”啟蒙的進化與重建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與邏輯“(二人合著),載 《社會科學》(上海)2014年第8期
164.“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載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CSSCI擴展
165.“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三題”,載《理論視野》2014年第12期CSSCI
2015
166,“《空間的生産》的空間曆史唯物主義觀”,載《武漢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CSSCI
16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辯證思維”,載張一兵主編《辯證思維》一書第三章,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68.“哲學前提的反思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當代理解視野”,載《創新》2015年第6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七期全文轉載,一流
2016
169.“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重複性、回憶性與修複性”,載《天津社會科學》2016年第一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文摘轉載,CSSCI
170.“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哲學人類學内涵”(第二作者),載《河海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六期,CSSCI
171.“是主體性的‘拜物教’,還是客觀性的‘物神化’”?(第二作者)載《現代哲學》2016年第三期,CSSCI
172.“廣為人知卻罕為人解的列斐伏爾”,載《江西社會科學》2016年第12期,CSSCI
173.“日常生活批判的瞬間、差異空間與節奏視角——以列斐伏爾為例”,載《哲學分析》2016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CSSCI擴
174.“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問題論與哲學終結論——讀〈費爾巴哈論的再思考”(第二作者),載〈南京政治學院2016年第6期,CSSCI擴展版
175."《空間的生産》(節譯),載<中國文化與文論>第34輯,“西方新馬克思主義文論與空間理論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CSSCI擴
2017
176.“中國新發展空間辯證法的曆史反思與當代建構”,載《教學與研究》201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CSSCI
177.“社會主義如何讓人栖居于現代都市?”,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7年第1期, CSSCI
178.“城市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域、空間話語與中國實踐”,載《理論視野》2017年第2期,CSSCI擴展
179.“簡論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的發展性、多樣性與邊界性——兼議後現代思想史學的挑戰與啟示”, 載《北方論叢》2017年第二期
180.“析張一兵文本學研究方法論中的‘中國經驗’——一種‘構境論’的批評視角”,載《馬克思主義哲學評論》第2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5月
181.“馬克思主義如何研究城市問題——一種三元空間辯證法視角”,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CSSCI
182.“從曆史決定論到被過度解釋的‘多元決定論’——關于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論之當代意義的若幹思考”,載《社會科學戰線》2017年第9期CSSCI
183.“中國道路與十月革命的曆史辨證關系——重思世界社會主義的革命、建設與改革問題”載《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學報》2017年第6期,CSSCI
184.“‘中國道路’自信問題的若幹空間哲學思考”。載《求索》2017年第6期CSSCI
185.“從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到當代女性主義:問題的實質、争論與反思”(第二作者)載《河南社會科學》,2017年第11期,CSSCI
2018
186.法國黑格爾主義與青年馬克思的“再發現”: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活水源頭,載《西南大學學報》(重慶)2018年第2期
187.列斐伏爾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批評、運用與可能的生産——從日常生活哲學家到後現代都市思想家,載《理論探讨》(哈爾濱)2018年第1期
188.論中國封建主義話語的思想史意義與當代價值,載《西北大學學報》(西安)2018年第2期
189.“列斐伏爾空間生産的知識及其當代影響與啟示”(第二作者),載《新視野》(北京)2018年第2期
190.理解列斐伏爾:以黑格爾—馬克思—尼采的“三位一體”為主線,載《山東社會科學》(濟南),2018年第5期
191.政治文化哲學“轉向”之圖繪與作為“圖繪”的政治文化哲學:一種空間化反思視角,載《河北學刊》(石家莊)2018年第3期
192.曆史唯物主義視野下的空間化研究,載《光明日報》2018年5月15日。
《新華文摘》2018年第16期全文轉載。
193.歐美國家關于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概況,載《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報告》(2017),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194.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品格)二作),載《南京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
195.中國道路自信的空間哲學表達,《光明日報》2018年8月20日。
196.從曆史決定論到後曆史哲學的譜系學與曆史性社會結構辯證法:對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話語當代意義的若幹理解,《天津社會科學》2018年第5期
197.中國道路自信中的空間辯證法,載《武漢大學學報》2018年第6斯。
198.城市馬克思主義批判與中國實踐,載《文化研究》第33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
2019
199.“智能城市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問題域:從列斐伏爾到斯蒂格勒”,載《新美術》2019年第2期(CSSCI)
200.“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以列斐伏爾、阿爾都塞、哈維與吉登斯為例”,載《學術交流》2019年第3期(CSSCI擴展),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201.“主體性意識形态的唯物主義解構與異質性的哲學革命實踐”(二作),載《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CSSC)
202.“《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的百年解釋曆程的回顧與反思”(二作),載《教學與研究》2019年第8期(CSSCI)
203.“改革開放新時期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學術界的理論旅行——以薩特為例”,載《理論探讨》2019年第5期(CSSCI)
204.“從單義到弱義的當代辯證法追問之路——以尼采與馬克思的對話為個案”(二作),載《山東社會科學》 2019年第7期(CSSCI)
205“城市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域、辯證法與中國道路”,載《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9年第5期(CSSCI)
206.“警惕消費主義營造的美好幻象”,載《人民論壇》2019年第12期(中)(CSSCI)
2020
207.《今天我們為何要重訪列斐伏爾?》,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全文轉載,(CSSCI)
208.《作為一種城市研究範式的‘都市馬克思主義’》,載《學術月刊》2020年3月号,(CSSCI)
209.《馬克思的資本主義起源研究及其代價值》,載《河北學刊》2020年第2期,(CSSCI)
210.《列甯思想的時代意義——寫在150年後的今天》,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年第3期,(CSSCI)
211.《曆史唯物主義視野中的城市哲學總問題:列斐伏爾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與城市>評析》,載《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學報》(哲學社科版)2020年第3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212. 《青年恩格斯:從曆史唯物主義創立者到都市馬克思主義開拓者———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理論旅行史為線索》,載《學習與探索》2020年第8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全文轉載
213.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盧梭的政治哲學解讀:以德拉.沃爾佩、阿爾都塞及朗西埃為例》,載《世界哲學》2020年第5期。
214,《“讓人的日常生活成為藝術品”——列斐伏爾對人類生存異化狀态的研究》,載陳學明等著《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百花文藝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215. 《紀念列甯誕辰一百五十周年訪談錄》,載《馬克思主義哲學評論》2020年第一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
216. 《迷失津渡:時間、空間與城市》(譯文),載《文化研究》第39輯,(2019年冬季)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CSSCI擴展)
217.《自然-清洗與自然的生産》,譯文,載《生态文明與綠色發展研究報告》(2020),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版。
218.《西方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關系研究》,載《中國哲學年鑒2020》,哲學研究雜志社。
2021
219.《曆史唯物主義的“空間化”概念探源》(論文)《河北學刋》2021年第一期(CSSCI)。《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1年第2期全文轉載。
220.《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與中國道路自信的空間辯證法》(論文),載《江海學刊》2021年第2期(CSSCI)
221.《簡論“空間的生産”之内在辯證關系及其三重意義》(論文),載《國際城市規劃》2021年第3期(CSSCI)。
222.《曆史唯物主義的空間化理論與當代資本主義空間化發展若幹問題思考》(論文),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2021年第2期
223.《戰後法國馬克思主義的“黑格爾幽靈”——以伊波利特與阿爾都塞的關系為例》(論文),載《學習與探索》2021年第6期(CSSCI)。
224.《百年大變局與中國道路的空間辯證法》(論文),載《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CSSCI)。
225.《法國尼采主義的激進現代性批判意義》,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第6期(CSSCI)。
226.《全球視野中的中國道路及其價值意涵——以曆史唯物主義的全球視角為探讨語境》(二作),載《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第1期(CSSCI擴展)。
227.《西方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關系:回顧與展望》,載《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第2期(CSSCI擴展)。
2022
228.《論中國式社會現代化道路的系統辯證法意義》,載《東南學術》(CSSCI)202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22年第8期全文轉載。
229.《從資本主義的幸存到現代性的陰影王國——<空間的生産>之語境、總問題與推想》,載《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22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第10期全文轉載。
230.《中國共産黨曆史自信的生成原因、理論邏輯與建構方略》(二作),載《思想教育研究》(CSSCI)2022年第3期。
231.《從認識論辯證法到生命生成本體論辯證法——列斐伏爾<辯證唯物主義》研究》,載《社會科學戰線》(CSSCI)2022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232.《論中國道路開辟人類文明新形态的曆史辯證法意義》,載《甯夏社會科學》(CSSCI)2022年第6期。
233.《青年恩格斯之路與馬克思主義城市哲學的開創——論<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的曆史意義與當代價值》,載《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CSSCI擴展)(第26輯),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2023
234.“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綜合評價(2009—2018年)——基于人文社科綜合指數的分析(二作)”,載《學術月刊》2023(01)( CSSCI)
235.“論青年恩格斯‘另一條道路’的哲學意義——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獨立),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3(01)( CSSCI)
236.“現代性的抽象空間、矛盾空間和差異空間的生産——以黑格爾、馬克思、尼采為研究視角”(獨立),載《國外理論動态》,2023(01)( CSSCI)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
237.“從哲學基礎問題的探索到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問題的把握”(獨立),載《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23(01)(AMI)
238.“從基礎問題到21世紀新問題:論孫伯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探索”(獨立,轉載),載《社會科學文摘》2023(07)
239.“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空間矛盾而讓位給新社會”(獨立),載《社會科學報》(上海)2023年12月14日第三版(理論觀察)(CSSCI)
2024
240.“空間辯證法的舞蹈: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産理論在英語世界的傳播、争辯與辯證”,載《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24年第1期
241.“中國式現代化問題的若幹空間哲學話語分析與重建”,載《東南學術》2024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24年第6期全文轉載。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242.“數字資本主義的異化勞動批判的哲學方法論探本”,載《天津社會科學》2024年第1期。
243.“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首要任務”,載《四川日報》2024年2月5日。
244.“日常物化意識批判與馬克思的主體性哲學内涵再辨識”,載《理論探讨》2024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第10期轉載。
目前承擔的主要課題
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2006年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西方馬克思主義日常生活批判哲學研究——以列斐伏爾為個案(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西方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理論的人本主義觀念、方法與實踐(主持)
曆史唯物主義的社會空間化理論與當代資本主義發展問題(13JJD710002)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與社會批判理論再研究:以列斐伏爾為核心線索(22JJD710020)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當代資本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承擔者)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當代重大問題研究(19ZDA020)(子課題負責人)
馬克思主義美學史(21ZD066)(子課題負責人)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認知科學範式的相關性研究(2022&ZD034)(子課題負責人)
意識形态領域新變化對策研究(承擔者)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中國道路自信的空間辯證法研究(BZX180018)
曆史唯物主義空間化問題研究(11BZX005)
獲獎
1、2007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2、《現代性的平庸與神奇——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哲學的的文本學解讀》(專著,2006,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獲江蘇省第十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獨立)。
3、《現代日常生活批判道路的開拓與探索—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入選2006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4、《走出曆史哲學烏托邦——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當代沉思》(200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獲河南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第一作者)。
5、《現代日常生活批判道路的開拓與探索—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2003年12月),被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工程” 評為2005年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9月)
6、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二項:入選2009年度江蘇省五個一批人才培養計劃
7、專著《現代性的平庸與神奇》一書獲得第五屆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個人目前主講課程:
本科生: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必修)、西方大衆文化理論研究(選修)
碩士生:西方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
博士生:20世紀法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所指導的部分博士及其學位論文目錄(2006 級至2016 級)
1、 劉維春(學号DG0601007)論文《列甯帝國主義論的再理解》,通過答辯時間
2、陳培永(學号DG0701001) 論文《激進政治主體的建構: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大衆理論研究》,通過答辯時間
3、徐寶軍(學号DG0701005)論文《中國特色多黨合作實踐的理論研究》,通過答辯時間
4、呂清平(學号DG0801046)論文《存在與事件的斷裂辯證法—— 巴迪烏〈存在與事件〉研究》,通過答辯時間
5、王玉珏(學号DG0901008)論文《朱迪斯• 巴特勒身體政治學理論研究》,通過答辯時間
6、牛俊偉(學号DG0901006)論文《城市中的問題與問題中的城市—— 卡斯特〈城市問題〉研究》),通過答辯日期為
7、馬振江(學号DG0901004 )論文《傳統文化繼承觀研究—— 從批判繼承、抽象繼承到綜合創新》,通過答辯日期為
8、陳碩(學号DG1001002)論文題目:《曆史唯物主義的批判與重建——薩特實踐辯證法再解讀》,通過答辯時間2013年5月25日 。
9、卓承芳(學号DG1001007) 論文《時空壓縮狀況下的後馬克思主義技術社會批判—— 維希留速度政治學研究》,通過答辯時間
10、秦存強(學DG1101005), 論文《毛澤東和梁漱溟社會治理思想比較研究》。尚未參加答辯。
11、韓許高(學号DG1201004)論文《A. 柯亨的馬克思曆史觀研究》,通過答辯時間
12、吳瓊(學号DG1201035) 論文《對奢侈消費的批判:以馬克思反鮑德利亞》,通過答辯時間
13、章慕榮(學号DG1201045)論文《中國封建主義話語創新史(1929-1939 ):從史學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确立》,通過答辯時間:
14、鄭勁超(學号DG1301040)論文《在走向後現代途中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利奧塔早中期思想研究》,通過答辯日期:
15、郭滢(學号DG1301007 )論文《越界:克裡斯蒂娃哲學研究》,通過答辯日期:
16、王巍(學号DG1401035),論文《曆史辯證法視阈下的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研究》,通過答辯時間
17、王勇(學号:DG1501028),論文《德裡達對馬克思的解構主義化:從總體走向延異》,通過答辯時間:2018年11月21号。
18、季勇(學号:DG1501012),論文《福柯的譜系學與資本主義權力批判——以<規訓與懲罰>為中心》,通過答辯時間:2019年8月23日。
19、陶惠娟(學号:DG1601024),論文《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認識論視野下的馬克思與尼采關系研究》,通過答辯時間:2019年11月17日。
20、劉必好(學号:DG1501016),論文《中國現代化道路的空間辯證法研究》,通過答辯時間:2020年5月28日。
21、柴林麗(學号:DG1701002),論文《<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的曆史意義再研究》,通過答辯時間:2020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