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哲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010103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的專門人才應當擁護國家的憲法,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熱愛祖國,遵守法紀,品行端正,具備良好的學風和嚴謹的科學态度,包括尊重他人的智慧成果,認真進行有創意的學術研究。
1.碩士研究生:要求掌握西方哲學的基本觀念、理論和研究方法,具備利用外語文獻進行專業研究的初步能力,了解本專業的學術研究動态,基本上可以獨立開展西方哲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學位論文應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研究深度和較高的學術水準。
2.博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堅實的西方哲學專業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至少能夠用一門主要的歐洲語言閱讀原始文獻、翻譯專業論著、進行研究和寫作。在自己所選擇的研究方向上了解當前中國與世界學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動向,把握主要文獻,在理論上有所創新。所撰寫的博士論文應當在本專業領域在國内接近研究前沿的水平,得到學界同行的首肯。隻是簡單重複或整理現有中文資料、不具備起碼理論創新成果的論文不得進行論文答辯。取得學位時能夠獨當一面地進行專業研究和教學。
二、專業介紹
西方哲學是研究西方從古代至當代哲學思想發展變化及其社會影響的專門學科。本學科的研究方向:
1.碩士生:(1)西方哲學史;(2)基督教哲學;(3)德國古典哲學; (4)現代西方政治法律與管理哲學;(5)當代美國哲學;(6)當代德國哲學;(7)當代法國哲學。
2.博士生:(1)西方政治法律哲學;(2)西方管理哲學;(3)西方應用倫理學;(4)英美哲學;(5)西方道德哲學;(6)西方心靈哲學;(7)歐洲中世紀哲學;(8)德國古典哲學;(9)現象學;(10)後現代思潮研究;(11)當代德國哲學;(12)德國古典哲學;(13)當代法國哲學。
本專業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1人。顧肅教授主要從事西方政治法律哲學、應用倫理學和管理哲學的研究,陳亞軍教授主要研究西方分析哲學、當代美國哲學和心靈哲學。張榮教授主要研究中世紀哲學和德國哲學。王恒教授和方向紅教授主要從事現象學、後現代哲學思潮和當代法國哲學的研究。各位教授均有在美國、德國、瑞士、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從事多年訪問研究的經曆,富有國際交流經驗。馬迎輝副教授系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現象學和德國哲學的研究。各位教師在各自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有相當的學術和社會影響,形成了專業方向較齊全、重點突出、有自身特色的團結合作的學術集體。本學科全體成員已經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撰寫、主編、翻譯較有影響的學術專著多部,多次主持、參加國内外學術會議,擴大了本學科隊伍在中國和世界同行中的影響并與美、英、德、法、瑞士、澳大利亞等國學者開展了合作研究項目。
三、招生對象
1.碩士研究生:優秀本科畢業生;具有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2.博士研究生:應屆碩士研究生;已獲碩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的具有高級職稱的在職人員。
四、學習年限
1.碩士生:三年。
2.博士生:三年。
五、課程設置
(一)碩士階段
A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2學分)
自然辯證法概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
(這三門任選一門) (1學分)
公共外語 (4學分)
B類:
哲學動态與評論 (3學分)
C類:
西方哲學基本問題研讨(核心) (3學分)
近代西方哲學 (3學分)
古希臘哲學 (3學分)
D類:
美國哲學研究 (3學分)
康德哲學研究 (3學分)
黑格爾和近現代思想文化 (3學分)
現象學導論 (3學分)
當代法國哲學 (3學分)
當代西方政治法律哲學 (3學分)
歐洲中世紀哲學 (3學分)
跨一級學科選課 (3學分)
(二)博士階段:
博士生學術交流英語
專業外語
第二外語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現代西方應用倫理學
實用主義研究
德國哲學專題研究
中世紀哲學研究
西方政治法律哲學
現象學研究
尼采研究
後現代哲學專題
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
當代西方心靈哲學研究
六、培養方式
1.碩士研究生入學三個月内進行師生雙向互選,學科組協調,确定導師,制定培養計劃,導師負責全部培養工作。選拔優秀碩士生,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案。
2.博士生在招生錄取時明确導師,确定培養計劃,導師負責其博士培養工作。
3.公共課以講授為主,基礎課采取講授與讨論相結合的方式,重在培養研究生獨立開展學科研究的能力。鼓勵研究生參加各種學術活動,鼓勵研究生進行相關學科間的學術交流與交叉研究。
4、在讀期間,成績優秀、符合條件者可經個人申請、院系推薦申請成為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的外海攻讀博士學位(碩士為主)或聯合培養(博士為主)的公派留學生。
5.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領導小組和導師共同負責。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課和基礎課以筆試為主,由有關教學單位負責相關課程考試。
2.專業課采取以課程論文為主,選以筆試和專題學術報告相補充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對專業知識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課程論文。專業課必須在相應的下一學期規定時間内獲得成績,逾期成績無效。
3.碩士中期考核:為保證碩士研究生的質量,在入學後的第三個學期進行中期考核。由學科組組織相關教師組成中期考核小組,對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程、論文進展以及掌握國内外最新研究動态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檢查考核。選拔優秀碩士生實施碩博連讀,對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評,對完成學業确有困難者,勸其退學或作肄業處理。
4、博士資格考核:資格考核以考察博士生對學科基礎和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術素養、對專業研究動态和前沿領域的鑒别和把握能力、完成博士論文所需要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學術交流能力、寫作能力等為重心,同時考察其學風和學術道德。考核通過方可作為博士候選人進入博士學位論文寫作階段。考核從博士二年級上學期開始,首先二級學科博士點為單位進行預考核,然後是二級學科的正式考核和全系考核。預考核内容以資格論文(或研究綜述)為主,要求體現出對所研究領域或主題的理論淵源和發展脈絡,尤其是核心範疇、主要觀點、經典研究、前沿動向等的理解和把握。正式考核皆以面試為主,或結合筆試。考核内容及比例為:學位課程的完成情況占30%;開題綜合報告占40%;完成的相關學術論文情況占30%。最終以全系為單位,做出暫緩通過率不低于15%、優秀率不高于15%的考核結果,并予以公示。暫緩通過的博士生在基本學制年限内待遇不變,并可在一年後參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學六年内,參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過資格考核,學校将視其為自動終止學業,予以退學,作肄業處理。暫緩通過的博士生在基本學制年限内待遇不變,并可在一年後參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學六年内,參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過資格考核,學校将視其為自動終止學業,予以退學,作肄業處理。詳細細節參看《哲學系博士研究生資格考核方案》。
八、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選定研究課題,選題要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并力求和國家、省部級基金項目接軌。題目選定後,研究生要做開題報告,經導師組同意後方可寫作論文。論文題目确定後,研究生要寫出寫作計劃,包括各階段的主要寫作任務。
九、答辯和學位授予
學位論文完成後,在答辯之前必須嚴格按照《伟德betvlctor网页版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辦理。
所以申請參加碩士答辯同學需在三年級第一學期的12月中旬提交完整的初稿,并在當月的二年級中期考核時接受初步答辯審核。
所有申請參加博士答辯人員需要在每年四輪固定答辯時間之前三個月提出答辯申請,在預答辯後參加學校組織的送校海家家盲審的抽檢。被抽中論文的盲審需獲得通過才能參加正式博士答辯。
碩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3人組成,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5人組成(外單位專家不少于2人)。導師不參加答辯委員會。論文答辯不合格者,經答辯委員會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辯一次。
申請碩士學位者對在讀期間論文發表不做要求;申請博士學位者應發表兩篇CSSCI期刊論文(或者一篇CSSCI期刊加兩篇CSSCI擴展版期刊論文,或者一篇一流期刊,三個标準滿足一個即可,具體要求參見《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博士研究生申請學位科研成果基本條件(适用于2009年秋季及以後入學的博士生)》)。學位論文答辯通過并完成上述論文指标者,學校方可授予學位。
學位論文通過答辯後,校學位論文評定委員會根據答辯委員會意見及院系學位分會的意見并按照有關規定作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決定。
十、質量監測
所有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在畢業後,均參加省評估院與教育部組織的兩輪論文質量抽查。
十一、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書目:
柏拉圖《理想國》
亞裡士多德《形而上學》
奧古斯丁《忏悔錄》
笛卡爾《哲學原理》
洛克《政府論》
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
休谟《人類理解研究》
斯賓諾莎《倫理學》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
康德《判斷力批判》
費希特《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謝林《先驗唯心論體系》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邏輯學》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密爾《論自由》
胡塞爾《邏輯研究》
胡塞爾《純粹現象學與現象學哲學的觀念》
胡塞爾《笛卡爾式的沉思與巴黎講演》
詹姆士《實用主義》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
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海德格爾《哲學論稿:從本有而來》
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
羅爾斯《正義論》
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
普特南《理性、真理和曆史》
德裡達《聲音與現象》
馬裡翁《還原與給予:胡塞爾、海德格爾與現象學研究》
A.J.Ayer: Logical Positivism.
重點期刊:
《哲學研究》
《哲學動态》
《現代哲學》
《世界哲學》
《哲學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外國哲學卷》
Journal of philosophy
Philosophy Today
Synthesis
Husserl Studies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