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東美(1899—1977)原名珣,字東美,安徽桐城人。1917年考入金陵大學第一部,一年後升入文科哲學系,曾任學生自治會會長,金大學報《金陵光》總編輯。 1920年赴美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哲學,兩年後獲碩士學位;旋入俄亥俄州立大學,一年後又回威斯康辛大學修博士學位。1926年後曾任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及文科研究院哲學部主任等職。晚年他融會中西哲學,建立起新儒學思想體系。
大學時代的方東美不僅勤奮、好學、成績出衆,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曾任金陵大學學生自治會會長,《金陵光》總編輯,後來加入“少年中國學會”南京分會,任《少年中國》編輯。 在一次國文課上,老師講解《詩經》,方東美聽着、聽着,覺得不妥,便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聽他問得有道理,就請他上台代講。這位清初古文大師方苞的16世嫡孫高興極了,于是将自己5歲就開始熟讀的《詩經》講了一課,從注釋、分析到評點講得頭頭是道,有條不紊。同學們都說,家學淵源的方東美,國文根底比國文教授更厚。 金陵大學是一所教會學校,課堂上有很多老師都用英文講解,方東美的英文閱讀聽寫能力都很不錯。當時教西洋哲學課的老師,是一位紳士派頭十足的留英博士,一付自以為是的樣子。有一次,在課堂上,方東美居然指出他對一段原著的講解錯誤,博得同學們的喝采。這些舉動,在金陵大學一時傳為美談,同學們都稱贊他不但國文根底紮實,英文造詣也難倒了留英博士。
不屑祈禱 金陵大學學生都必須選修宗教課。在校園裡,宗教氣氛十分濃厚,宗教儀式也非常嚴格,每逢星期天,師生都要去禮堂祈禱。
此時,訓導處會派人在禮堂裡巡視,查看是否“虔誠”。稍有不慎,輕則警告,重則開除。很多學生都厭惡這種枯燥乏味的儀式,方東美也不例外,又不敢違規不去。每次做禮拜,他總是想方設法另僻蹊徑“開小竈”,為自己尋找一個隐蔽的位置偷偷看書。 有一次,他正津津有味地看小說,訓導員走過來了,“祈禱時偷看小說,這還了得!”為了殺一儆百,警示後人,訓導處要開除方東美。幸虧一位美籍教師出面講情,列舉了方東美很多長處,說明他是一位優秀的學生,才免于了處分。 多年後,方東美回憶起這件事,還風趣地說:“我的《紅樓夢》、《水浒傳》、《三國演義》都是做禮拜時讀完的!” 十美元學通德文 在金陵大學,方東美讀到一篇關于羅素抨擊德國哲學家柏格森的文章,文筆俏麗潑辣,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方東美反倒同情起柏格森來,激發出研究柏格森哲學的興趣,下決心要通讀柏格森的著作。那時,國内譯本極少,他的這一願望難以實現。
來到威斯康星大學,方東美如饑似渴地閱讀世界哲學名著,尤其是柏格森的哲學著作。有次導師對他說:“要了解西洋哲學,光通英文是不夠的,非兼通德文不可”。于是便有了10美元學通德文的故事。遵導師所囑,方東美請來一位德文教師,先後用了兩小時教會發音和拼讀,他想文法詞彙可以自修,不必老師教了。于是,便把德文教師辭退了,并按事先講好的價格了付了10美元報酬。半年後,方東美開始閱讀德文的柏格森哲學著作,也讀康德、黑格爾、尼采的哲學著作,通過細細地研讀,在不知不覺中迷上了柏格森哲學,并用英文寫了一篇有份量的論文《柏格森哲學評述》,受到威斯康星大學一位研究柏格森哲學權威人士的稱贊。就這樣,柏格森成了方東美終生研究的對象。
方東美教授學佛二三事
當代新儒家大師方東美教授逝世不久,與其論交二十多年的周宣德居士在《方東美教授與佛學的因緣》(收入《淨廬佛學文叢增訂本》,台北慧炬出版社,1986.9)一文中,披露了幾件鮮為人知的史實: 方東美在青年時代,曾親近過最負盛譽的唯識學者歐陽漸,對歐陽大師及楊仁山居士幾位門人的解行、修證,都表示贊佩,但對竟無先生考證《大乘起信論》的真僞問題,卻說:《大乘起信論》即或為後人所僞造,而内容完全符合佛旨,曆代相傳,學者仍然應該奉為圭臬;因佛法中的所謂“依義不依語”的原則,無論《大乘起信論》是否為馬鳴菩薩所著,它使學者讀了之後隻有好處而無壞處。 1961年某日下午三時,方東美應邀為台灣大學晨曦學社與師大中道學社以“差别境界與不可思議”為題,在台大最大的一間梯形教室作專題演講,聽衆爆滿,座無虛席。他口若懸河地講到下午六時,吸引住了每一個人的心,大家虔誠地靜聽,竟忘了晚餐時間已過。方教授對于佛學解行相應,平日亦愛靜坐,可謂“定慧等持”。1977年3月26日,雖身患不治之症,痛苦異常,然而内心仍然甯靜,自覺進入佛門須有必要手續,便由林蘇民醫師與其門人劉孚坤副教授,護送至土城承天寺參拜廣欽老和尚,虔誠接受皈依儀式,法号為“傳聖”,從此成為一個正式的佛教徒!一般人隻知道他中西學問至為淵博,而不知道他最後仍然歸結到佛家信仰,口念佛号,發願往生,解行相應;這正是中國哲人知行合一的偉大典型!作者:默雷
不屑祈禱 金陵大學學生都必須選修宗教課。在校園裡,宗教氣氛十分濃厚,宗教儀式也非常嚴格,每逢星期天,師生都要去禮堂祈禱。
此時,訓導處會派人在禮堂裡巡視,查看是否“虔誠”。稍有不慎,輕則警告,重則開除。很多學生都厭惡這種枯燥乏味的儀式,方東美也不例外,又不敢違規不去。每次做禮拜,他總是想方設法另僻蹊徑“開小竈”,為自己尋找一個隐蔽的位置偷偷看書。 有一次,他正津津有味地看小說,訓導員走過來了,“祈禱時偷看小說,這還了得!”為了殺一儆百,警示後人,訓導處要開除方東美。幸虧一位美籍教師出面講情,列舉了方東美很多長處,說明他是一位優秀的學生,才免于了處分。 多年後,方東美回憶起這件事,還風趣地說:“我的《紅樓夢》、《水浒傳》、《三國演義》都是做禮拜時讀完的!” 十美元學通德文 在金陵大學,方東美讀到一篇關于羅素抨擊德國哲學家柏格森的文章,文筆俏麗潑辣,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方東美反倒同情起柏格森來,激發出研究柏格森哲學的興趣,下決心要通讀柏格森的著作。那時,國内譯本極少,他的這一願望難以實現。
來到威斯康星大學,方東美如饑似渴地閱讀世界哲學名著,尤其是柏格森的哲學著作。有次導師對他說:“要了解西洋哲學,光通英文是不夠的,非兼通德文不可”。于是便有了10美元學通德文的故事。遵導師所囑,方東美請來一位德文教師,先後用了兩小時教會發音和拼讀,他想文法詞彙可以自修,不必老師教了。于是,便把德文教師辭退了,并按事先講好的價格了付了10美元報酬。半年後,方東美開始閱讀德文的柏格森哲學著作,也讀康德、黑格爾、尼采的哲學著作,通過細細地研讀,在不知不覺中迷上了柏格森哲學,并用英文寫了一篇有份量的論文《柏格森哲學評述》,受到威斯康星大學一位研究柏格森哲學權威人士的稱贊。就這樣,柏格森成了方東美終生研究的對象。
方東美教授學佛二三事
當代新儒家大師方東美教授逝世不久,與其論交二十多年的周宣德居士在《方東美教授與佛學的因緣》(收入《淨廬佛學文叢增訂本》,台北慧炬出版社,1986.9)一文中,披露了幾件鮮為人知的史實: 方東美在青年時代,曾親近過最負盛譽的唯識學者歐陽漸,對歐陽大師及楊仁山居士幾位門人的解行、修證,都表示贊佩,但對竟無先生考證《大乘起信論》的真僞問題,卻說:《大乘起信論》即或為後人所僞造,而内容完全符合佛旨,曆代相傳,學者仍然應該奉為圭臬;因佛法中的所謂“依義不依語”的原則,無論《大乘起信論》是否為馬鳴菩薩所著,它使學者讀了之後隻有好處而無壞處。 1961年某日下午三時,方東美應邀為台灣大學晨曦學社與師大中道學社以“差别境界與不可思議”為題,在台大最大的一間梯形教室作專題演講,聽衆爆滿,座無虛席。他口若懸河地講到下午六時,吸引住了每一個人的心,大家虔誠地靜聽,竟忘了晚餐時間已過。方教授對于佛學解行相應,平日亦愛靜坐,可謂“定慧等持”。1977年3月26日,雖身患不治之症,痛苦異常,然而内心仍然甯靜,自覺進入佛門須有必要手續,便由林蘇民醫師與其門人劉孚坤副教授,護送至土城承天寺參拜廣欽老和尚,虔誠接受皈依儀式,法号為“傳聖”,從此成為一個正式的佛教徒!一般人隻知道他中西學問至為淵博,而不知道他最後仍然歸結到佛家信仰,口念佛号,發願往生,解行相應;這正是中國哲人知行合一的偉大典型!作者: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