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由伟德betvlctor网页版社科處、我系承辦的科學與人文的對話活動在逸夫館報告廳舉行。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王德滋,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吳培亨,曆史學系教授茅家琦以及我系教授林德宏圍繞科學與人文的話題展開對話。副校長楊忠、我系系主任唐正東教授、黨委書記張建軍教授、黨委副書記張傳平教授以及社科處相關領導出席了活動。
楊忠副校長緻辭。他說,科學與人文的關系是多少年來人們苦苦思考的一個問題,從曆史上看,科學與人文長期以來是統一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是兼容并包的,然而在今天,科學與人文對峙的趨勢愈演愈烈。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如何與科學精神結合,大學怎樣才能培養真正的人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學能從今天對話的大師們身上得到科學的啟迪和人文的熏陶,更好地承擔起自己的使命。
主持人以小百合BBS上一篇文科生質疑“薛定谔的貓”的帖子引起了話題,并請大師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吳培亨院士用文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到蘇格蘭旅遊看到一隻黑羊後所下的不同結論的小故事告訴大家:不同背景的人看同樣的問題會有不同的角度,接着他深入淺出地向大家描述了“薛定谔的貓”的内涵。林德宏教授談及哲學上如何理解這一問題時,他說,存在是什麼狀态取決于我們什麼時候和以什麼方式觀察,光靠物理學還不能完全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還需要人文科學。茅家琦教授說,科學精神關鍵在于實證精神,人文精神關鍵在于人道精神,同時教大家怎樣做人,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要取長補短:科學研究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導,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而人文科學的發展也離不開實證精神的貫徹。王德滋院士指出,科學與人文不是兩個軌道上跑的車、永遠不交叉,相反,科學與人文是交叉的,是不能分離的。他以自己編著的關于雨花石的科普書籍為例舉證:研究雨花石可以從考古、文學、科學等角度,科普讀物如果光寫科學知識就很難普及,加入文學性的内容就更有可讀性。王德滋院士認為文化的概念應該是大文化,包含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他勉勵南大學生都應該努力使自己兼備這兩者。
主持人以小百合BBS上一篇文科生質疑“薛定谔的貓”的帖子引起了話題,并請大師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吳培亨院士用文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到蘇格蘭旅遊看到一隻黑羊後所下的不同結論的小故事告訴大家:不同背景的人看同樣的問題會有不同的角度,接着他深入淺出地向大家描述了“薛定谔的貓”的内涵。林德宏教授談及哲學上如何理解這一問題時,他說,存在是什麼狀态取決于我們什麼時候和以什麼方式觀察,光靠物理學還不能完全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還需要人文科學。茅家琦教授說,科學精神關鍵在于實證精神,人文精神關鍵在于人道精神,同時教大家怎樣做人,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要取長補短:科學研究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導,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而人文科學的發展也離不開實證精神的貫徹。王德滋院士指出,科學與人文不是兩個軌道上跑的車、永遠不交叉,相反,科學與人文是交叉的,是不能分離的。他以自己編著的關于雨花石的科普書籍為例舉證:研究雨花石可以從考古、文學、科學等角度,科普讀物如果光寫科學知識就很難普及,加入文學性的内容就更有可讀性。王德滋院士認為文化的概念應該是大文化,包含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他勉勵南大學生都應該努力使自己兼備這兩者。
老教授們針對C.P.斯諾《兩種文化》中科學與人文兩者相互對立甚至含有敵意的論點闡述了看法。吳培亨院士說,他自己并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針對怎樣結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他認為要在本科及研究生階段促進跨學科研究,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應該相互借鑒研究方法來促進本學科的發展,從人的發展和成長來說也需要結合科學與人文。王德滋院士認為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要相互融合,現在融合得還不夠。他認為自己治學的遺憾就是人文素養還不夠,而他的啟蒙老師張祖還教授則是他佩服的對象,張教授不僅學術造詣很高,同時還善于創作詩文,王德滋院士當場朗誦了張教授創作的兩首七言絕句,引起了同學們的熱烈反響。茅家琦教授指出,人文學科的教育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上去,而不隻是停留在理論上的成果,應該成為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林德宏教授認為,近代工業文明興起後,科學的力量過于強大,導緻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發展不均衡,并引用了兩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話強調這種不均衡可能帶來的後果。
關于大學通識教育和本科“三三制”改革,在場的老教授們也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吳培亨院士指出,“三三制”的目的是要拓展大家的學術視野,培養創新型人才,通識教育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這個理念應該更加深入人心,尤其要引起同學們的共鳴。王德滋院士指出,本科“三三制”改革要注重實際效果,不要過快過急地下結論,通才與專才的平衡點不能一刀切,要結合不同學科的實際情況,伟德betvlctor网页版應該要培養高素質、寬基礎、創新型的人才。茅家琦教授指出,同學們要抓住通識教育的機會,擴大知識面,同時鍛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對于今後的求學是很有幫助的。林德宏教授指出,近代工業文明的一項原則就是專業化,而專業使我們每個人受限成為井底之蛙。做學問就像一棵大樹,樹要長得高,根就要紮得深,就需要豐富的營養,知識的魅力正在與分享和交流。最後,他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光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本文轉載自伟德betvlctor网页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