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7日,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青年哲學家工作坊”第五期在哲學系外國哲學學科工作室舉行。本次工作坊的主講人是英國赫爾大學的Nick Zangwill教授,由外國哲學教研室的胡星銘老師主持。來自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的老師和學生共計十餘人參與了此次工作坊。此次工作坊讨論了 Zangwill于2017年2月發表在nous上的一篇文章,題為“認識依賴性與非認識依賴性”(Epistemic/non-epistemic dependence)。整場讨論無論是聽衆還是Zangwill都覺得很受益。Zangwill說,如果他的文章還沒有發表出來,一定會根據這場讨論,再做進一步修改。在活動的最後,Zangwill還為大家介紹了西方學術界對論文結構的偏好及其原因,并就這個話題與師生展開讨論。
工作坊開始,胡星銘老師向聽衆介紹了Zangwill的相關學術信息。之後, Zangwill就“事實與價值二分”,以及“知識論充分/必要條件進路”這兩個方面對文章的起筆背景作了簡單的交代。Zangwill認為,在哲學領域廣泛存在的對事實與價值二分是不合理的,因為任何評價都要依賴事實,而讨論事實也無法繞開規範性。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哲學家們開始熱衷于讨論知識的充分和必要條件。Zangwill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喚起人們對哲學菜單上其他選項的注意,比如“依賴”和“本質”。在Zangwill看來,“依賴性”概念能夠更好地澄清知識問題。
活動的主體部分是提問交流環節。 Zangwill在論文中提出,使某信念成為知識的——知識産生者(makers of knowledge)——并不一定是知識的充分必要條件,因此尋找知識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一個徹底的錯誤。針對這個論證,胡星銘提出,羅素曾經對“标準”和“定義”做出區分。依照這種思路,知識的充分和必要條件也可以分為關于标準的,和關于定義的。那些關于知識标準的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可以幫助我們判定何為知識,雖然不一定是知識産生者(makers of knowledge)。因此,尋找知識的充分必要條件仍是有用的。Zangwill回應道,知識的充分和必要條件可以包含知識産生者和其它東西。要澄清知識的性質,隻需要找出知識的産生者,不需要“其它東西”。但他承認,“其它東西”可能有助于我們判定一個信念是否是知識。
周理乾老師對 Zangwill的non-defeat論證提出了一個反駁:"沒消息就是好消息"。non-defeat論證主張,隻有積極事實(positive fact)才能作為知識的原因和生産者。但根據香農的信息論,一個信号所能傳遞的信息量并不是由它自身決定的,而是由那些可能發送卻沒有發送的信号的數量所決定的。這樣否定事實(negative facts)能夠成為肯定知識(positive knowledge)的産生者。 Zangwill承認消極事實會在知識形成過程中扮演某種角色,但認為這個角色與生産者不同。不過,他承認,像信息這樣的nonbeing确實給他的論文造成了實質性的困難,他現在還無法給出正面回答,在後面的相關文章中要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陳嘉鴻指出,non-defeat與積極事實(positive fact)是同一個概念,并追問提出新概念的目的。教授同意二者是同一個概念,并且為此造成的在簡明性方面的損失感到抱歉。Zangwill解釋說,把積極事實作為知識的原因和生産者很容易招緻一些繁瑣的論辯,換一個概念是為了更方便表達文章的主要觀點。
最後,Zangwill介紹了英美與其他地區哲學論文寫作方式的不同。在其他很多地區,比如伊朗,典型的哲學論文把大部分篇幅都放在介紹别人的思想上,但英美論文通常把重點放在介紹自己的理論上。他用“咖啡機”的比喻來解釋這種結構安排背後的理路。一篇哲學論文就像一台咖啡機,咖啡機的各個部分相互配合最後把材料加工成咖啡。制作出咖啡是咖啡機的目的,而得出某個結論是一篇論文的目的。一切都要為目的服務。因此文章第一部分要提出能夠支持結論的論證。這個論證需要能夠回應對立觀點的各種不同攻擊才算真正支持了結論。因此從第一部分以下一直到篇末得出結論,整篇文章的主體部分陳述的是像兩軍對壘一般,與各種對立觀點相互征戰對抗的過程。
“青年哲學家工作坊”(Workshop for Young Philosophers)是在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領導支持和鼓勵下成立的一個學術組織,主要成員包括南大等南京高校的青年哲學教師與研究生。工作坊拟每月邀請一位優秀的哲學研究者來做報告,其工作方式是:報告人至少提前5天将他的最新論文(以未發表的為主)發給工作坊的小組小員;屆時,報告人首先用10分鐘的時間來介紹他論文的相關背景,然後回答聽衆提問,問答時間為 1小時 30分鐘左右,最後20分鐘分鐘報告人分享他研究哲學的經驗。工作坊對所有人開放,有興趣參加的可聯系胡星銘老師(xingminghu@nju.edu.cn)和周理乾老師(skyzhouapple@hotmail.com)索要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