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和伟德betvlctor网页版當代智能哲學與人類未來研究中心邀請,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清華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教授,于2023年11月24日晚在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314室做了題為“從認知科學看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由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教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當代智能哲學與人類未來研究中心主任頓新國教授主持,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教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所長張建軍教授擔任講座評論人,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王克喜教授和邏輯學專業及其他各院系同學共同參與此次講座。
首先,蔡曙山教授引入認知科學的視角并簡述其曆史發展。(1)根據人工智能的本質和定義——人工智能是人類創造的機器智能,是機器模仿人類心智所産生的智能,我們不能僅就人工智能來說人工智能,而應該從人類心智來認識人工智能,也就是從認知科學來認識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與認知科學的關系始終是理解人工智能的關鍵點。一方面,人類心智是人工智能的來源和基礎;另一方面,作為人類心智和認知基礎的語言,人工智能的發展又具有特殊的意義。當前的人工智能新寵ChatGPT就是一款體現了人工智能與認知科學結合的語言認知軟件;(2)1975年前後,認知科學在美國建立,形成由語言學、心理學、哲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科學6大學科構成的學科框架。2000年,科學家們将另一個與心智密切相關的學科——教育學納入認知科學之中,形成“6+1”的學科框架。這些學科在認知科學框架下與認知科學交叉形成新興學科:認知語言學、認知心理學、心智哲學、認知人類學、人工智能、認知神經科學和心智教育學。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本是認知科學題中之義,是計算機科學與認知科學交叉的産物,是人類賦予的機器智能。
第二,蔡曙山教授闡述了喬姆斯基的生成轉換語法(GT)及其意義。喬姆斯基的生成轉換語法由生成語法和轉換語法兩部分構成。在喬姆斯基以前,經驗主義語言學是從具體語句開始,分析語句的結構,找出語句的共同特征,最後總結出一個語言的語法;行為主義語言學則認為人們的語言知識來源于語言的實踐。喬姆斯基語言學革命把這個過程倒了過來,認為語言的結構和規則是先天的。語言是一種心智現象,這是喬姆斯基唯理主義和心理主義語言學的本質特征。因此,GT語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1)這是曆史上首次使用數學邏輯的分析方法來分析自然語言的句法結構,使20世紀的語言學從經驗主義語言學進入到唯理主義語言學的發展階段;(2)喬姆斯基的理論表明語言加工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經驗主義語言學自下而上的,這樣我們就區分了語言能力和語言知識,并找到了先天語言能力這把理解語言認知能力的鑰匙;(3)喬姆斯基的形式化分析方法為自然語言理解奠定了基礎,并成為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喬姆斯基建立的句法結構理論、形式方法等理論方法從一開始就成為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今天仍然如此。作為人工智能新寵的ChatGPT,正是根據喬姆斯基的GT語法演變而來的。
第三,蔡曙山教授介紹了“認知層級理論”及人工智能和它的确切關系。生命的進化過程,既是物種的形成及從初級到高級的進化過程(達爾文進化論),又是決定物種進化的基因進化過程(基因進化論),還是心智從初級到高級的進化過程(心智進化論)。在心智進化過程中,依次形成了——神經系統與腦、心理、語言、思維和文化——五個層級的心智,相應地産生了五個層級的認知。其中,語言、思維、文化是人類特有的心智和認知能力。人工智能就是人類所建造的非人類的智能,它不過是對人類心智的模仿。人工智能與人類心智的差别,本質在于高階認知,在于語言認知及其基礎之上的思維認知和文化認知。人工智能與認知科學相結合離不開以下四點認識:(1)人工智能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與認知科學血脈相連,共同發展。人工智能就是計算機科學與認知科學交叉産生的新學科和新領域;(2)喬姆斯基的思想理論一直引導人工智能的前進方向,ChatGPT的思想理論來源于喬姆斯基的GT語法;(3)人類心智和高階認知,即語言心智和認知、思維心智和認知、文化心智和認知,是未來人工智能所要學習和模仿的對象;(4)人工智能今後的發展必然是體現語言驅動的、語言、思維和文化層級的人類心智和認知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語言認知、思維認知和文化認知将在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四,蔡曙山教授提出并回答了“從GT到ChatGPT,人工智能走了多遠?”的問題。蔡教授認為,ChatGPT的主要思想來源于喬姆斯基的GT語法,GT和ChatGPT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為:ChatGPT = GT + Pre-trained。ChatGPT中的“P”就是“Pre-trained”,即預訓練。這個預訓練,得益于70年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種種學習模型、學習策略、知識理論的逐步發展,特别是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完善,使機器學習和知識增長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同時,蔡教授介紹了喬姆斯基對ChatGPT的幾點批評:(1)毀滅人類語言。機器學習将把一種存在根本缺陷的語言和知識概念納入我們的技術,從而降低我們的科學水平,貶低我們的道德标準;(2)降低人類智商。ChatGPT這類程序還停留在認知進化的前人類或非人類階段。事實上,它們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智慧最為關鍵的能力:不僅能說出現在是什麼情況,過去是什麼情況,将來會是什麼情況——這是描述和預測;而且還能說出情況不是什麼,情況可能會是什麼,情況不可能會是什麼。這些都是解釋的要素,是真正智慧的标志;(3)挑戰人類道德。真正的人類心智還體現為能夠進行道德認知的能力。然而,沒有道德的考量,為軟件而軟件,沒完沒了的升級,各種商業目的的運作,綁架民衆——這是今天人工智能的普遍現狀。
最後,蔡曙山教授回答了“人工智能不能做什麼”這一問題。該問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或者基于人工智能與人類心智的本質差異,人工智能不能做什麼;另一類是即使出現了全智全能的人工智能,出于道德的考慮和對人類命運的關切,人工智能不能做什麼。這兩類問題是互相關聯的。蔡教授從“人工智能不能産生意識和自我意識”“不能發明語言和使用語言,也就不可能有思維”“不能擁有健全心智和豐富情感,也就不可能超越人類”“不能成為生命體,也就不能完成自我進化”“人工智能不能瘋狂,不能主宰人類命運”等角度做出詳細說明。特别地,蔡教授認為“教育領域應該謹慎使用ChatGPT”。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終身發展過程中,人類不斷訓練和提高自己的語言、思維、文化能力。這正是人類心智和認知能力得以保存、進化和發展的原因。用ChatGPT替代人類心智和認知的發展會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結果。
在評論環節,張建軍教授認為本場講座内容詳細豐富,且極具啟迪性。張教授指出,喬姆斯基用數學邏輯的分析方法分析自然語言的句法結構,他理論出發點是語言,運用的工具是邏輯,但最終落點卻放在認知上。這恰恰體現出現代邏輯革命中從邏輯、語言到認知的轉變。張教授建議應該多關注從低階認知到高階認知的人類心智進化論,也可以留意不同于喬姆斯基的其他觀點,做比較研究。
在提問環節,對于問題“教育應該如何對待諸如ChatGPT之類的人工智能産品”,蔡教授認為雖然ChatGPT的價值不容否定,但需要被警惕使用。尤其對于兒童的心智發展過程來說,不能用任何人工智能軟件代替兒童的語言認知和邏輯思維的成長;對于問題“邏輯學在認知科學中如何定位”,蔡教授回答,一方面,邏輯學可以歸屬于“6+1”學科框架中的哲學學科,另一方面,從非學科的五層級結構看,邏輯學在思維層級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最後,對于“如何從認知科學的視角看王陽明思想”和“人工智能的進化方式”等問題,蔡教授肯定了同學們富有批判性的思考并做出了詳細解答。
文/段天龍、裴新宇
圖/裴新宇、丁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