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   

講座回顧:波與形式本體論

發布者:孫寅發布時間:2019-11-15浏覽次數:1772

    1111日下午兩點,瑞士日内瓦大學孔子學院院長金亦然(Basile Zimmerman)老師在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做了題為“Wave and forms ontology(波與形式本體論)”的學術講座。科學技術哲學專業二十餘位研究生積極參與,講座由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劉鵬副教授主持。

金老師首先為我們介紹了日内瓦大學孔子學院豐富多彩的活動,内容涉及數學、物理、空間、經濟等各個方面,一改大家對于孔子學院的刻闆印象。接下來金老師從自身成長經曆出發引入此次講座的主題,金老師自小興趣廣泛,愛好電子音樂和計算編程,在中國長城上聽德國音樂的特殊經曆使其開始思考社會學和人類學領域難以定義的“文化”問題,并逐漸形成了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結合的努力目标,借用拉圖爾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理論,尤其是拉圖爾在人與非人關系問題上的思考,金老師為我們提供了獨具藝術氣息的技術社會學。

借助拉圖爾對于互動的解釋和菲利普·德斯科拉(Philippe Descola)關于文化的分類,金老師利用專門攜帶的道具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自己對于流動性(circulation)的思考,并從中總結出核心主張——“形式”是指“由人識别的形狀”,主要有三種,即保持、創造和删除;而“波”則是物質可以采取的最小形狀。這也構成了金老師2015年出版的論著Waves and Forms的主要内容。

在結論部分,金老師指出波與形式本體論的思考同時提供了一種物質性的(material)和主體性的(subjective)文化方式;這種思考方式告訴我們人、物甚至動物都具備自身的文化,相比靜止不動、較難改變的物來說,人腦和動物的大腦更能适應形式的流動。

講座内容告一段落,之後便是大家積極的提問環節,金老師就大家所關心的“波指什麼”“如何看待物質實體”“技術物使用的邊界條件”等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講座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順利結束。

(撰稿:史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