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至6月30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曆史研究所所長亨克·華爾斯(Henk Wals)教授等一行四人訪問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并參加了系列學術活動。2016年6月27日下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張異賓教授及中心研究員與國際社會史研究所代表團成員在中心會議室舉行座談,就各項合作項目做了進一步商讨。下午5時許,張異賓教授與國際社會曆史研究所所長亨克·華爾斯教授在哲學系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會議室正式簽訂合作協議。當雙方在協議書上欣然簽字的那一刻,無論是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還是在國際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都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我系馬哲中心研究員與國際社會史研究所代表團成員在中心會議室進行會談
張異賓教授與國際社會史研究所所長亨克·華爾斯教授
在我系馬哲中心會議室簽訂協議
張異賓教授與國際社會史研究所代表團成員在哲學系樓前合影留念
張異賓教授與國際社會史研究所代表團成員在我系馬哲中心合影留念
張異賓教授、胡大平教授和楊喬喻博士向來訪專家介紹了我系馬哲中心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原始手稿典藏情況
目前,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檔案主要保存于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和俄羅斯社會和政治曆史檔案館等處。其中,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珍藏了超過三分之二的馬克思恩格斯手稿檔案,成為馬克思恩格斯文獻遺産的主要保存地和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的重要成員單位。目前,國際社會史研究所正積極推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原始手稿的電子化工作。正是由于該機構在館藏和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國際著名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編輯學家、MEGA編輯促進會主席羅爾夫·黑克爾教授高度贊揚它是一所受人尊敬的學術機構,是全世界曆史學家和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天堂。
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
說到這裡,好奇的讀者或許會追問這樣一個問題:當年在倫敦的馬克思恩格斯手稿怎麼會流傳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穿越到1883年3月14日的那個下午。在倫敦梅特蘭公園路41号的二樓書房裡,馬克思坐在安樂椅上,平靜而安詳地離開了人世,給後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獻遺産。馬克思在口頭遺囑中指定他的小女兒愛琳娜和摯友恩格斯作為其“文獻著作的處理人”。于是,馬克思的遺稿一分為二:一部分保存在愛琳娜那裡,另一部分則搬到恩格斯的住處。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根據他的遺囑,馬克思的文獻手稿交還給愛琳娜,而馬克思恩格斯的藏書和書信則交給德國社會民主黨,保存在黨檔案館中。此後,随着馬克思兩個女兒愛琳娜和勞拉的相繼離世,馬克思的手稿檔案再次一分為二:一部分由馬克思的外孫龍格繼承,另一部分則通過各種途徑歸入德國社會民主黨。随後,1930年代納粹分子在德國的興起,這些資料被及時轉移到哥本哈根,從而逃過一劫。但不久之後,由于德國社會民主黨面臨嚴峻的資金問題,流亡執委會決定出售馬克思恩格斯的遺著。社會民主黨先是跟莫斯科的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談判,最終由于售價、政治等原因而破裂。随後,社民黨于1938年與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簽訂協議,從而使這些寶貴資料落戶于此。然而,故事并沒有結束。由于德國攻占荷蘭,研究所的館藏資料不得不轉移到倫敦和巴黎,直到戰争結束之後才得以重返故地。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以其豐富的馬克思恩格斯手稿檔案資料而對新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曆史考證版(MEGA2)的編輯出版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透過這段驚心動魄的曆史,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恩格斯文獻遺産的流傳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無數共産主義進步人士的血淚史。而這也反映出馬克思恩格斯遺稿的寶貴價值。對此,韓國著名馬克思恩格斯文獻史學家鄭文吉先生就深刻指出,思想家的文獻遺産對于我們梳理其思想軌迹、發掘其思想内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獻依據,這無疑真實道出了全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心聲。正是基于這樣的深刻認識,伟德betvlctor网页版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在孫伯鍨教授和張異賓教授的帶領下率先沖破蘇聯教科書體系的思想束縛,邁出了基于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和原始文獻來探索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史的堅定步伐。孫伯鍨教授的《探索者道路的探索》一書開創了文本-曆史解讀模式的先河,有力打破了蘇聯教條主義範式。張異賓教授的《回到馬克思》進一步基于MEGA2和原始手稿材料對馬克思思想發展史進行了深入系統的梳理,提出了獨具創造性的觀點。至今這部著作已經修訂再版三次,并相繼出版英文、日文和土耳其文等多個版本,尤其是該書的日文版出版後,在日本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這标志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真正走向國際學術舞台。
正是秉承着這種優良的學術傳統和前瞻性國際視野,2008年張異賓教授率團訪問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親睹了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的真容,并帶回一批珍貴的重要文本手稿複制件。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揭開馬恩原始手稿的神秘面紗,從此開啟了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典藏和研究的探索之旅。這些飽經滄桑的泛黃紙頁上,不僅馬克思恩格斯當時的真實思考軌迹清晰可見,而且很多生動有趣的感性細節也躍然紙上。這既為我們構境一幅活生生的偉人思想肖像提供了最好的素材,也是對馬恩文獻編輯史上那種“剪刀+漿糊”的野蠻行徑的無聲批判。
2008年我系馬哲中心對國際社會史研究所的訪問開啟了雙方日趨緊密而深入的交流合作之旅。此後,雙方進行了多次友好訪問與學術交流。2009年9月,該所主任範德林登(Marcel Van der Linden)教授、馬恩文獻部管理員巴澤爾女士(Mrs. Ursula Brigitte Balzer)以及研究員莫克莉博士(Dr. Christine Moll Murata)等一行三人訪問我系馬哲中心。 2015年8月,張異賓教授再次率團訪問國際社會史研究所,為進一步的學術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9年國際社會史研究所代表團訪問我系馬哲中心,與張異賓教授、唐正東教授合影留念
2015年,我系馬哲中心代表團訪問國際社會史研究所,張異賓教授向該所專家介紹伟德betvlctor网页版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研究工作
2016年,張異賓教授與亨克·華爾斯教授簽訂協議、合影留念
此次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與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是對此前雙方友好交往的進一步鞏固以及合作構想的實質性推進。在協議中,雙方希望在網站信息互動、研究成果譯介、人才培養計劃以及經典文獻建設等方面開展進一步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尤其是合作編譯國際社會史研究所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等重要項目,将有助于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文獻平台和國際視野。而放眼整個國際學術界,這是繼日本學者及其研究機構跻身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原始文獻研究領域之後,中國學者和研究機構在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典藏和研究工作的國際化進程中所邁出的新的曆史性步伐,肩負着艱巨而神聖的曆史使命和民族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