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下午,受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及伟德betvlctor网页版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的邀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曉岑教授,以“傳統工藝的調查方法和意義——以民間造紙為例”為題,為我校師生帶來一場極具啟發價值的講座。本次講座為“科技哲學與STS高端學術講座”的第十三場,由蔡仲教授主持,潘天群教授和主要來自哲學系和曆史學院的研究生同學參與了本次講座。
李曉岑教授是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少數民族科技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造紙史與紙質文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從事科技史、傳統工藝和科技考古的研究,在學術界享有盛譽。
本次講座從少數民族手工造紙的角度來看民族學的材料是怎麼切入考古學研究。李教授首先抛出他調查的切入點——到底紙是什麼時候被發明的。随後李教授以其幾十年來對中國少數民族和部分其他國家的手工造紙情況的實地調查資料為基礎,提出澆紙法和抄紙法造紙有不同的源流這一觀點。在中國境内,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采用的是抄紙法造紙,但現在還有幾個少數民族采用澆紙法造紙。随後李教授從澆紙法和抄紙法造紙的原料選擇、所用的工具以及工序等方面,詳細對比了兩種造紙體系制作工藝和所造紙張特質上的不同,進一步說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造紙體系的存在。
接着,李教授通過對現存兩種造紙方法的地區分布,和經由考法發現的兩種造紙法産品的地理分布情況,完善了中國造紙術傳播的線路圖。以豐富的事實說明兩種造紙術都起源于中國,其中澆紙法造紙起源于西漢,屬于非蔡倫系造紙法,是造紙術外傳的第一波,但其傳播止步于新疆地區;而抄紙法造紙起源于東漢,屬于蔡倫系造紙法,是造紙法外傳的第二波,不僅向東從朝鮮傳到日本,還向西通過中東傳到歐洲直至全球。
最後,李教授肯定了民族調查的重要性,并總結了将傳統工藝應用于考古學的意義。他說,在将民族調查應用于考古問題的研究中:首先,要有宏大視野和精準的眼光選擇民族材料;第二,在對工藝的調查中不可忽視重要的技術細節;第三,民族調查的視野一定要廣泛、民族調查的素材一定要豐富;第四,要重視民族調查之後的深入分析工作,必要時需借助科技手段。這樣,通過廣泛和深入的調查,借助科學實驗對技術細節的挖掘,才能通過大視野的比較獲取學術上的重要突破。
講座結束之後,李教授還耐心、細緻地解答了與會師生提出的一些問題。李教授以豐富的研究事實、缜密的邏輯推理,向我們生動展現了兩種體系的造紙法的起源與發展,啟發了我們将宏大視野與紮實的細節結合起來做好學術讨論,同時他的科學史研究的具體案例還啟發了我們對技術與科學革命之間關系的思考。他的講座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對我們進行相關問題的思考極具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