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應伟德betvlctor网页版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教授邀請,比利時根特大學東方語言與文化系主任安海曼(Ann Heirman)教授在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做題為“從印度到中國:佛教中的牛和狗”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洪修平教授主持。
在講座伊始,安海曼教授介紹了她的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安教授關注的大背景是佛教徒的身份認同問題,即佛教徒如何定義自己的身份。比如,一個佛教徒會想在遵守佛教戒律的同時保留一些自己原來的身份特征,比如一個中國的僧人會遵守不飲酒的戒律,但會想繼續用筷子進食而不是遵照印度的飲食習慣。安教授喜歡以這樣的生活實際作為切入點,從更加有現實與實踐意義的角度展開研究,因此女衆生活、動物問題等都是她感興趣的方面。在本次講座中,安教授主要就從佛教中如何對待牛和狗入手,讨論了佛教戒律從印度到中國的演變。
首先,安教授為大家介紹了律藏文本中關于禁止殺生和傷害有情衆生的内容。其中,對于牛這一動物,律藏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記述:第一,牛被認為是不潔淨的,因此需要用牆籬等将其與人的處所進行分隔;第二,牛會有動物性的行為,而人如果食葷會産生令人不悅的氣味,這一點也會被認為是動物性的行為;第三,律藏中對于牛肉、牛皮、牛奶、牛糞這些與牛相關的産物也有允許、不允許、不提倡等各種不同記載,比如在印度允許食用三淨肉,而這一戒律在中國演變為了對肉食的禁令;第四,牛的飼養、使用、運輸是被允許的,但農耕時會殺生蟲蟻等微小的動物所以是不被允許的;第五,有關于放生牛的規定。
接下來,安教授又介紹了律藏中與狗相關的内容:第一,狗也有動物性的行為;第二,關于狗肉以及狗食用其它動物的肉;第三,寺院中不允許養狗,因為狗吠被認為會擾亂寺院清靜;第四,有關于放生狗的規定。
關于以上這些佛教戒律在中國的傳播,安教授以唐代僧人道宣作為讨論對象展開研究。依據道宣對佛教經典,如《明了論》和《成實論》中的“故心而造則得重果”、“害心殺蟻重于慈心殺人”、“殺邪見人輕于殺蟲蟻”等内容的引用,安教授總結了道宣的幾個主要觀點。道宣一方面認為不可殺生、不可傷害動物,另一方面也認為寺院中不應該飼養動物,同時指出要避免使一個動物殺傷另一個動物。另外,道宣還論述了“故心”、“害心”、“慈心”犯戒會招緻重罪與輕罪的不同。
洪修平教授對講座做了點評。他指出,通過牛和狗的例子可以看出,印度佛教的一些戒律在傳到中國以後,既保留了一些相同點,又出現了一些不同之處。道宣作為一個中國僧人,接觸到佛教戒律并且面臨如何傳播這些戒律的問題:一方面,作為僧人要遵守佛教的根本教義原則;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中國人又要對戒律内容做出符合中國實際的調适。道宣的意圖就是既兼顧到佛教在中國社會傳播的實際情況,又要堅守佛教戒律的根本原則,比如貫穿其中的的核心思想“不殺生”。洪修平教授認為,這其實就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研究佛教的中國化。
講座最後,安海曼教授回應了現場聽衆的提問。
供稿:陳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