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應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和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邀請,北京大學哲學系邏輯室主任、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周北海教授,在哲學系314會議室做了以“日常概念與日常概念推理的邏輯”為題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哲學系邏輯學科帶頭人、邏輯所所長張建軍教授主持。
日常推理與自然語言理解
周北海教授開題以一些饒有趣味的例子引導大家進入日常推理的視域,一類是像“鳥會飛,特威蒂是鳥,特威蒂是企鵝,/∴特威蒂不會飛”這樣的非單調推理,甚至像“你連這道題都不會做”這樣的省略了大量背景内容的常識推理或缺省(default)推理;另一類是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的語言理解問題,比如我們問計算機:“鳄魚是否能參加跨欄賽?”或者一些含有代詞的複雜問句。這時候計算機沒有辦法像我們理解日常語言那樣來理解這些語句,因為無法将這些日常語句機械地表達為一階語句,更别說進行形式推衍。
盡管目前邏輯學、人工智能等領域關于非單調推理和日常推理的形式刻畫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周教授認為這些工作幾乎都是以一階邏輯為基礎建構的,沒有脫離經典形式邏輯的基本範式。他本人并不排斥這一路徑,但他強調日常推理的關鍵在于自然語言理解,比照維特根斯坦所說的“語言的意義在于使用”,周教授認為“語言的理解在于推出”,要把握日常推理,就必須把握自然語言的推出。顯然,對自然語言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日常概念,日常推理的形式刻畫應該從日常概念的考察入手。
日常概念與概念理論
接下來,周教授深入考察了“日常概念”這一“概念”,尤其考察了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的區别,總結了日常概念的一些特點,最後得出結論:日常概念狹義上而言就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概念,它的根本性質在于基于人的日常認知形成。所以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相比,具有模糊性、認知主體相關性、個人性、動态發展性、與自然語言密切相關等特點。關于日常概念的外延與内涵問題,周教授認為日常概念的外延與内涵必須從個人認知角度重新考察,外延是認知對象,内涵是關于外延的認知結果,是關于外延的知識,這兩者有不同的認知通道。
要深入把握“日常概念”,更要從史與論兩方面把握前人的概念理論,作為邏輯之父的亞裡士多德創立邏輯學是從概念理論(《工具論》之《範疇篇》)開始的,從範疇、種屬、定義等的讨論構建起“證明的科學”,亞氏的邏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總結為基于概念理論(特别是其分類理論)的邏輯;在現代邏輯之父弗雷格那裡,概念理論(《概念文字》)同樣是其工作的開始,不過他是基于為數學奠基的目的,借鑒數學中的“函數”來讨論“概念”,弗雷格開創的現代邏輯在這個意義而言是基于概念理論的數學邏輯。無論傳統邏輯還是現代邏輯,概念都必須是清晰的、嚴格定義的;以(後期)維特根斯坦為代表的哲學家卻堅持反對這一點,主張家族相似論,後來的原型論、樣例論等都是對這種相似論觀點的發展。
日常概念與日常概念推理研究
通過對邏輯學及哲學曆史上的概念理論的考察,周教授總結出兩個觀點:一、概念理論是邏輯學研究的基礎。日常推理邏輯的研究首先要有關于日常概念的研究;二、邏輯學研究有這樣一條“問題—概念—邏輯”的研究徑路,亞氏邏輯與弗雷格開創的現代邏輯都可按照這個徑路來總結。反觀當下,我們的問題集中在社會、自然語言、智能科學領域,我們的概念理論和邏輯學研究是否也應當與時俱進呢?周教授通過上述分析明确了自己的基本立場:應當關注非經典論的日常概念理論;應當關注基于日常概念理論的日常推理邏輯研究。
周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他及他的團隊近年在日常概念及日常概念推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日常概念的外延而言,他們将着眼點放在含糊類上,并結合樣例論的概念理論對秃頭悖論的解決提出了一些看法;就日常概念的内涵而言,他認為日常推理中的概稱句(如:鳥會飛)表示概念單内涵項,隐喻句(如:時間是金錢)則表示概念多内涵項;周教授及其團隊在這兩種内涵語句理論研究方面成果豐碩。通過日常推理的一些例子可以發現,有些日常推理涉及的複雜度較高,需要由簡及繁逐步推進研究;目前已經在屬性推理的邏輯,概稱句邏輯等方面取得多項進展。相信将來會有更多關于日常概念以及日常概念推理的研究成果産生,推動邏輯學科乃至智能科學有關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周北海教授的講座用生動的案例與充實的理論勾勒出了關于日常概念及日常概念推理的前沿地圖,論證了其基本立場和研究路徑。講座最後,與會的邏輯、科哲專業老師和研究生就科學概念與日常概念的區别、經典邏輯與日常概念推理邏輯的層次關聯、日常推理與自然語言理解的關系以及其對中國邏輯思想史研究的可能意義等問題,與周教授展開了熱烈讨論。
張建軍教授高度評價了講座的啟發性與前瞻性,認為這對于促進大家更加關注日常概念推理的前沿研究、加強北大與南大的學科交流與合作都有重要意義。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