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晚,應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和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邀請,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副所長熊明輝教授于哲學樓314室做了題為“法律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系南大邏輯學科“邏輯、語言與認知系列講座”之一,邏輯學專業頓新國教授主持講座,邏輯所所長張建軍教授和來自系内外的數十位師生聽取講座并進行了熱烈研讨。
熊明輝教授長期緻力于法律邏輯學研究,現任中山大學哲學系和法學院雙聘教授、博導,荷蘭格羅甯根大學人工智能系人工智能與法律方向合作博士生導師,中國邏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本次講座從萊布尼茨之夢、人工智能與法、法律人工智能的十大研究議題及其未來展望四個部分,層層推進系統講述了法律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講座開篇,熊老師先對本年度開展的“第二屆法律人工智能春季工作坊”、“國際人工智能與法協會”及Bart Verheij、Henry Prakken、Giovanni Sartor等多位著名國際法律人工智能學者的研究進行了提綱挈領的介紹,展示了當下法律人工智能研究在國内外的基本概況。
接下來,熊老師從萊布尼茨之夢的數學版和現代計算版談起,追溯了人工智能及其與法律關聯的思想根源。人工智能思想真正出現的标志應當是1950年圖靈發表的一篇讨論機器與智能的文章,1956年召開的達特茅斯會議則正式開啟了人工智能這一領域的廣泛研究。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工智能的研究核心從智能轉化到知識、數據等議題,而當下以及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關注的主要是論證(argumentation)這一議題,基于論證在法律研究中的地位與作用,法律人工智能成為當下具備前沿性、交叉性的重要研究領域。
熊老師接着介紹了當下法律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些基本情況,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一個協會——“人工智能與法國際協會”,一個會議——“人工智能與法國際大會”和一本雜志——《人工智能與法》,重點講解了當前法律人工智能的十大研究議題:(1)法律推理的形式模型;(2)法律決策的計算模型;(3)證據推理的計算模型;(4)法律推理多主體建模;(5)可執行立法檢驗建模;(6)文本自動分類與總結;(7)法律信息的自動提取;(8)電子取證的機器學習;(9)法律信息的檢索系統;(10)法律機器人的研發。讨論了其中邏輯學的用武之地,表明法律人工智能研究的進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關邏輯模型的建構情況。熊老師以這些議題中的模型(model)、計算、證據等關鍵概念為線索,分析了法律人工智能研究在邏輯、法學、哲學及認知科學等層面的衆多進展和問題。
演講結束後,熊老師就大家提出的法律推理與法律人工智能的應用現狀、法律人工智能對社會就業的影響、批判性思維與法律論證的關系等問題做一一回應并展開了深入研讨。
最後,張建軍教授對本次講座給予高度評價,指出熊老師系統呈現的法律人工智能研究發展脈絡對我們進行相關研究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張老師認同當前法律人工智能研究将問題聚焦“argumentation”這一核心領域的重大意義,并與熊老師進一步讨論了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formal model”之“model”概念的不同層次,強調要注意澄清居于基礎邏輯、應用邏輯和邏輯應用之不同層級的形式、模型或程序概念。
本次講座與研讨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熊老師的精彩演講與問題解答赢得了陣陣掌聲。
(文/鄭天祥圖/段天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