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   

講座回顧:理想與現實的斷層:從顔回好學樂道窺視儒家成仁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發布者:孫寅發布時間:2019-06-14浏覽次數:1761

    2019612日晚,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東林學術沙龍”博士論壇第三期如期舉行,馬蘭蘭博士後作了有關先秦儒學的學術報告。


首先,孔子之學以“仁”為核心,而“仁”具有“易”與“難”兩個向度。一方面,“仁”切近生活實際,始自人倫至親之親愛,因而孝悌等倫理道德便成為求仁的入手處。也就是說,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成仁”理想可學而至,其涉及到經驗生活中的修德、言政事、克己複禮、愛人知人、立人達人等方面,此為“仁”之易。另一方面,“仁”亦是很難達到的境界,如孔子不輕易以仁許人,成仁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甚至殺身成仁,此為“仁”之難。

接着,馬博士指出,孔門弟子中顔回最受孔子賞識。顔回十分好學,能夠聞一知十,不遷怒,不貳過,其心三月不違仁。顔回這種好學并非出于強迫,而是一種發自内心的樂學。在一箪食、一瓢飲的陋巷之中,顔回也不改其樂,這種安貧樂道的背後,所樂的正是孔子之“仁”。也就是說,好學、樂道的顔回,以成仁為理想追求。

實際上,孔子之“仁”與“求仁”方法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斷層。一方面,成仁境界乃自身内在體驗;另一方面,成仁境界亦具有外在化的标準。這種内在與外在的張力,恰構成“仁”與“求仁”之間的斷層。從“克己複禮”與“為仁由己”的角度看,其心三月不違的顔回,其德近仁而非至,隻有克己複禮的為學工夫繼續進行下去,才有可能達到為仁由己、求仁得仁的境界,但并非真正地達到,通過求仁的為學工夫,或許僅能無限接近成仁理想。

最後,馬博士與在場師生就儒家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忠孝、道德教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讨論,學術氛圍頗為濃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