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晚,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人文基金校慶系列講座暨東林學術講壇第二期,邀請林安梧教授以“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及其克服之道”為主題,于哲學系401室進行學術講座。
首先,林教授以筷子與叉子為例,說明中西哲學的區别,由此引出學界關于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的探讨,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即中國哲學的正當性問題,實際上,這一問題更牽涉到話語與權力的深層問題。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哲學研究處于西方哲學話語的支配下,很多中國哲學的研究問題都是西方哲學視域下的問題,如儒家的知識論問題、道德的公共性問題等等。而中國哲學自身,主要涉及宇宙人生、萬有根源及知識、價值何以确立的問題。對于中國哲學領域内的知識問題,我們應該追問的是,中國知識論的特質是什麼,而非僅僅以西方知識論話語來重構中國版的知識論。
進而,林教授由中國哲學合法性、話語與權力的問題引出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這一困境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經典閱讀的缺乏,二是學術話語的貫通問題。就經典閱讀而言,林教授指出當前中國哲學界對中國傳統經典的閱讀不是很充分,缺乏對經典文本的系統、深入的閱讀和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文本是一個生活世界,是中國哲學發展的源頭活水,若對經典文本缺乏閱讀與體會,則中國哲學的研究便會缺乏根基與創新。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中國哲學界存在着“薄發”而不“厚積”的狀況,這是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之一。就學術話語的貫通而言,林教授認為,在當前的中國哲學研究中,存在着古典漢語、現代話語與現代西方學術話語三種不同話語體系之間的割裂。當前中國哲學研究多采用西方哲學的學術話語,如何貫通中西哲學話語是一個問題,貫通中西哲學話語的前提以中國哲學話語本身的理解為基礎。中國哲學的話語存在古今之别,如何将中國哲學的傳統的、生活化的話語,與我們當前所使用的、現代的哲學概念的話語相貫通,這亦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見,貫通古今中西的學術話語是中國哲學研究所面臨的困境之二。
接着,針對研究困境,林教授點出了克服之道。這兩種困境實際上均導源于對經典文本閱讀的不足。也就是說,系統、深入地閱讀、體會中國哲學經典文本是克服當前困境的關鍵所在。對經典文本的閱讀,可以使我們溫故而知新,為我們的中國哲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與視角。同時,對經典文本的閱讀亦是貫通古今中西學術話語的基礎。以“道”為例,林教授指出,用中國哲學的話語來說,道為根源,德為本心,仁為感通,義為法則,禮為規範。所謂“道生之,德蓄之”,是從生長、涵養的角度談道德。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講的是一個總體根源存在的律動,是生命氤氲的律動,人是參與在裡面的。如果按照西方哲學的話語理解“道”,則不可能揭示出道的這種意義。這種中西哲學話語的溝通,需要我們首先在中國哲學語境内把握諸概念的涵義,在準确理解中國哲學概念之後再與西方哲學進行溝通,才能做到有效的交流融會。在貫通中西哲學話語方面,林教授認為唐俊毅先生作了很大貢獻。
最後,林教授還談到“主題”與“主體”的問題、經典诠釋的問題、國學教育的問題等,并就中國哲學與現象學、經典文本的閱讀與教育等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學術氛圍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