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開拓科技哲學學科研究生的學術視野,了解科技哲學與STS學術前沿研究,同時擴大優勢學科在國内的影響,科技哲學專業特推出“科技哲學與STS學術前沿系列講座”。
2018年5月16日下午,應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哲學系及其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邀請,上海交通大學李俠教授做了題為“悲傷内容是否應該被記起”的講座,華僑大學馬雷教授作了題為“量子力學視域下的對應體理論”的講座。潘天群教授主持了這兩次講座。哲學系蔡仲教授、陶孝雲,以及科技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參加了這次講座。
首先是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李俠教授給大家做講座。李俠教授首先向大家提問,忘掉悲傷是可以操作的嗎?在實際生活中,試圖忘掉的某些特定内容反而會增加記住它的概率。李俠教授引用了弗洛伊德的一句話——心中遺忘的事情,身體并沒有忘記——開始介紹心理内容及其種類。
李俠教授認為所有的心理内容都是後天習得的,而内容的構成來自個體對直覺經驗的表征。即從刺激、情緒、感受到意識再到心理内容,表征可能分為概念内容、非概念内容和準概念内容。内容會由感覺記憶、短時記憶轉變為長時記憶。其中悲傷内容從編碼、表征、存儲、深埋到激活喚醒和提取,其中存有啟動效應。而心理障礙患者的悲傷内容提取引發情緒失控,行為出現功能失調。那麼就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悲傷内容深埋是否會造成記憶的消退;第二,遺忘究竟是信息丢失還是難以檢索與提取。
李俠教授認為悲傷内容主要有刺激強度高、容易被喚醒和神經路徑鎖定的幾個特點,内容的模型有語義分段累計加載模型、列車隐喻和心裡内容虧盈模型。而心理内容修正的三種路徑分别是增加、替代和删減,但心理障礙患者呈現出認知系統的封閉性,因此悲傷内容修正的主要困難在于幹擾與阻斷是否可以影響悲傷内容的提取。解決方案有物理療法、神經生物學處理、認知療法和利用α波的精神反饋療法。
李俠教授認為心理内容修改模式為結合創傷内容整合和語言表達的稀釋法。首先是對心理内容的定位,因為心理内容庫存是一個經驗累積形成的過程,悲傷内容僅是心理内容的子集,其占比是會随時間發生變化的。其次是對悲傷内容的稀釋,主要對悲傷内容采取“蠶食路徑”,形成對悲傷内容的脫敏性。
最後李俠教授總結了悲傷内容如果得不到合理處理會造成心理障礙以及基于心理内容修正的角度認為對悲傷内容應該采取稀釋并懸置并用的處理方法。
在交流環節,聽衆對這個講座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幫助易郁人群上,與主講人進行了十分熱烈的讨論。
随後,馬雷教授開始了他的講座“量子力學視域下的對應體理論”。馬雷教授現任華僑大學特聘教授,華僑大學問題哲學研究中心主任,華僑大學科技哲學學科帶頭人。
馬雷教授從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概念和萊布尼茨的單子概念向大家講述了多重世界的猜想。在多重世界中同樣存在人和動物以及植物。馬雷教授介紹了介紹了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的一個現象,即粒子衰變後的檢測會發現是兩個相關聯的反旋,從而提出平行世界的猜想。馬雷教授提出了“靈子”(nousor)的概念,設想靈子是物質、意識的共同不可分割的基礎結構。靈子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遍性的靈子,即自然之光,智慧都來自于此。另外一種是特殊靈子,可以記錄、存儲特殊的比如周邊環境等信息。
随後馬雷教授介紹了平行世界的對應體,馬雷教授認為在多重世界中每個事物都會有類似量子力學中糾纏的對應體。馬雷教授認為,與量子力學的平行世界不一樣,靈子組成的平行世界是相似的、并列的。多重世界的波動方程不變,多重世界的承認就像薛定谔的貓,而這些世界都是真實的。多重世界之間不發生相互作用,但又有糾纏狀态,所以多世界之間有聯系。馬雷教授認為靈子構成物質,人具有意識是因為人的靈子的流動比動植物複雜。人的大腦神經、皮質具有的不同的功能區。外感區域主要負責五官體驗,而辨識區域則是對信息的識别,記憶區分為提取信息的顯示區和對信息再處理的處理區,同時還有操作區和内感區域。外感區負責與對應體信息溝通,然後通過解碼、辨識再流動,同時内部信息也會編碼再發射給自己的對應體。馬雷教授認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是所有平行世界的自我的碎片的綜合。
接着,馬雷教授講了即視現象以及夢和夢遊現象。即視現象即為有強烈的感覺某一時刻某一場景曾經發生過,而且這種現象随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即視現象主要是外感區的信息進入辨識區,而同時對應體的信息也傳入在辨識區碰撞,産生了感覺,靈子由辨識區流動到内記憶區,兩個相同的靈子合二為一。夢則是外感區的閥門關閉,身體處于睡眠狀态,信息從對應體輸入,進入辨識區後流動到記憶區。而夢遊是操作區的閥門被沖開,對應體的相應活動。比如對應體自殺則做噩夢,對應體快樂則做快樂的夢。馬雷教授提出了生命不滅的猜想——認為每一個對應體終将死亡,但死亡的記憶會被保留,所有的死亡都會是完善自我。同時,馬雷教授認為對應體世界有五大法則,分别是有限法則、對應法則(對應體的靈子的互換信息)、差異法則(豐富性)、趨同法則和愛恨法則。宇宙的平行世界互相獨立,隻有靈子的交流。
最後馬雷教授作出了一些推論,第一種是對應消失,比如需要調查了解的無夢人。第二種是性别對應,所以社會中一些對自己性别的偏執的變性人,因而應尊重這些人。第三種是血緣對應,表現為健康與否和壽命長短。第四種是思維趨同,比如夢見成果,馬雷教授認為應該記錄夢境。第五種是事件趨同,比如夢見事件,這種應該建立夢庫。第六種是能力趨同,比如武術、繪畫等,此時需要開發大腦。第七種是行為趨同,夢遊和即視現象就是典型的例子,這需要差異化治療。
講座結束後,聽衆對馬雷教授的進行了交流,回答了聽衆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