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10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全國學術研讨會在南京市正式召開,來自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中國人民大學、中央黨校、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山東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湖南大學、南開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大學、中南大學、貴州大學、光明日報社等單位的8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大會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讨論。
本次會議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組、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主辦,分為開幕式、三場主題演講、四場分組讨論、閉幕式四大環節。
大會開幕式由伟德betvlctor网页版黨委宣傳部部長孫樂強教授主持,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的會通研究”首席專家李承貴宣布大會開幕。随後,由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黨委書記周愛群緻辭,周愛群書記代表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對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長期關心和支持伟德betvlctor网页版的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周愛群簡要介紹了伟德betvlctor网页版的曆史沿革,并表示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研究,學院内部的研究團隊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最後,周愛群表示希望此次會議能為各位專家學者提供一個深入交流的平台,并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第一場主題演講由李承貴教授主持。伟德betvlctor网页版資深教授、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提出了建構中國話語的辯證法體系的設想,認為可以以“陰”“陽”為細胞,借助各種範疇的不斷辯證演化,最終構建出一個以“陰”“陽”為細胞的、辯證的中國文化體系。
陝西師範大學特聘研究員、南開大學教授、教育部高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王南湜以高清海先生對中西哲學的思考為切入點,辨析了中國文化中“一體性”存在論視域和西方文化中“二重複體性”存在論視域的差異,馬克思則突破了西方一貫的存在論視域并顯示出與中國存在論視域的相通性,而在“返本開新”中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便可以創造出一個适配于中華民族現代性生活方式的“新的文化生命體”。
東南大學資深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部主任樊浩深入分析了中國話語中“國家”與西方話語中“country”在文明形态上的差異,認為家與國構成了“國家”文明的兩極,“國家”文明的前沿課題是家國倫理公正,當前應以倫理公正實現“國家”文明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為人類文明新形态提供的中國智慧。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原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陳衛平深入闡釋了“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認為“第二個結合”以“魂”和“根”定位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從整體上超越了文化激進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有力地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伟德betvlctor网页版院長臧峰宇提出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明融合而成的新的生命體,面向實踐敞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強調修己安人、内聖外王、修齊治平之道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皆為今日中國新文化之母體。通過中華文明的返本開新,可以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的時代風采和世界曆史意義。
第二場主題演講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人文部副主任、編審馮琳主持。中央黨校哲學部副主任、教授喬清舉認為提出“第二個結合”、強調“兩個結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第二個結合打開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傳統維度,并使優秀傳統文化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力量。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部主任、研究員彭彥華深入探讨了中西哲學“精神超越”在理論形式上的重大差異,并認為這和深層哲學思維方式密切相關:在形上學上,中、西哲學存在境界形上學與實體形上學的不同;在“天人關系”上,西方哲學采納認識論視角而中國哲學采納價值論、主體論視角。
北京語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院長杜運輝提出在“兩個結合”視域中繼續反思“物質與意識”到“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範式,确立以政治經濟學批判為内核的曆史唯物主義範式。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要考察“人的依賴關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自由個性”的社會形态變遷與中華民族當代生存境遇的具體結合,探讨“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與“自由人聯合體”相互成就的具體路徑。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王新春認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需要當代國人的生命主體自覺,《周易·大象傳》所标舉的君子人格既表現為自身生命内在德性的涵養,又表現為宇宙意識、天下意識下的宇宙關懷與天下擔當,值得在當代“兩個結合”中予以轉活弘揚。
西南大學國家治理學院教授高秀昌深入考察了方克立先生的“馬魂、中體、西用”論,認為方先生提出的“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三流合一,綜合創新”不僅把馬克思主義綜合創新文化觀推進至新的階段,而且還為當代中國社會和文化發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在分組讨論環節,四場讨論分為兩組,在兩個分會場中同時進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大會主題,既有追問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何結合的方法研究;又有以特定思想家、特定概念為切入點的微觀研究,更有在古今中西之間展開縱向或橫向對比的宏觀研究。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其積極内容如何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成為本次會議讨論的重點,與會專家學者在先秦、漢唐、宋明、近現代等儒學發展各個階段上皆有所論述,深入探讨了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相契相容的方法路徑和現實意義。
第三場主題演講由武漢大學伟德betvlctor网页版教授李巍主持。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教授、中國《周易》學會會長李尚信在“易簡”原理與客觀規律、生生的宇宙觀與聯系的普遍性、生生之謂易與辯證發展觀、陰陽觀與矛盾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周易》經傳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相契相通的内涵。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餘治平認為董仲舒站在儒學的立場上援引陰陽五行學說,在儒學史上第一次對國家信仰發生的原理和要求進行嚴謹的學理論證,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天道信仰乃至整個民族的精神認同建構出了一個牢靠的學理根基。
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魏義霞深入分析了譚嗣同哲學中有待深入研讨的十二個議題:公羊學研究、《周易》研究、以《論語》《大學》為首的四書研究、莊子研究、王充研究、張載研究、破對待、生滅觀、中學觀、實學觀、科學觀、學科觀。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朱承辨析了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對“世界”(天下)和“地方”的看法,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和儒學都主張“世界性”的視角優于“地方性”的視角,這啟示當代中國既要超越“地方性”的局限,又要擺脫“華夏中心主義”的觀點,在開放包容、文明互鑒中形成一種理性的、開放的“世界性”視野。
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陸永勝認為“‘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是具有首創意義的時代命題,在曆史、理論和實踐三重哲學維度上闡釋“‘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對我們深刻把握其理論和實踐價值,推進新文化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在大會閉幕式中,安慶師範大學教授章林和江蘇科技大學副教授崔海東分别對兩個分會場的四場小組讨論進行學術總結。随後,李承貴教授進行大會總結,他以“會通”為中心,對所有參會專家、會務組人員表示了感謝,他并由此次會議得到啟發,指出“會通”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魅力,勉勵大家堅持不懈地“會通”,以創造真正造福人類的新哲學。(撰稿人:王培坤)